關於憤怒,你知道多少?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憤怒常在電光火石間出現,遇上無理的長者或胡鬧的小孩,都有可能「激起把火」。不過,發怒除了損害健康和人際關係,原來也為我們帶來好處。英國「衛報」綜合多項科學研究,為讀者解答一系列關於憤怒的迷思,發現人們對於憤怒的反應,取決年齡、身體狀況和童年經歷。

憤怒也有好處?

科學家發現,憤怒為我們提供強大的動力。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 Henk Aarts 進行研究,讓參與者觀看電腦上的照片,如筆和杯等物品,相片之間則穿插不同的表情。研究團隊發現,看見憤怒表情的參與者更想得到該物件,在接下來的遊戲更努力地爭取。但參與者並沒意識到怒氣為他們提供動力,僅表示他們較喜歡該東西。

表達憤怒亦能改變別人對你的態度。美國心理學家 Larissa Tiedens 的研究發現,參與者在看到克林頓對當年的性醜聞表達氣憤後,變得更加支持他,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不知名的政治家身上。對於願意表達惱怒的求職者,參與者也傾向給予較高的職位和薪金。在談判中展現怒火,也較容易成功,原因是我們傾向屈服於強勢和固執的人。

幼兒較易發脾氣?

對嬰幼兒來說,周圍的一切都很新奇,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這也意味著他們不懂「人情世故」,加上處於牙牙學語階段,難以準確表達意願,要求不被滿足便會大發脾氣。明尼蘇達大學副教授 Michael Potegal 認為這是自然現象,幼兒發脾氣時,通常夾雜憤怒和悲傷 —— 憤怒時會尖叫或丟東西,悲傷時則會哭泣或躺在地上。他指甚麼都不做,可令這種激憤情緒較快消散,一旦詢問孩子,反會延長生氣的時間。

失智症患者較易動怒?

人們對憤怒的反應,牽涉腦部不同部位,而腦前額負責抑制憤怒的反應。失智症是長者常見疾病,英國劍橋大學神經學家 Luca Passamonti 指出:「特別是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的患者,會特別容易感到憤怒和衝動。」他們難以梳理情緒,不明白自己為何動怒。而前額葉皮質(frontal cortex)異常活躍的人,則會過度抑壓情緒,容易導致抑鬱。

童年經歷影響怒氣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 Arielle Baskin-Sommers 專門研究犯罪和反社會行為。她認為,童年經歷影響著人對憤怒的反應,一個人若持續感到受威脅,較容易被挑起怒氣。「很多研究均顯示,遭受過暴力對待的人,容易將憤怒和具侵略性的行為浪漫化。」她的實驗發現,兒時受過暴力對待的人,較易分辨出陌生人的好壞,但難以相信他人,即使對方表現十分慷慨。「在未來,認知行為治療或能幫助更多人克服童年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