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植物不會死於癌症?

A+A-
2017 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附近的城鎮普里皮亞季(Pripyat)長出新的莓果樹。 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最近 HBO 推出迷你劇集「切爾諾貝爾(Chernobyl)」,全球好評如潮,亦令世人再度關注這場核災。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當年核爆引發過千種的癌症病變。事後人們全面撤離,市區形同鬼城。但該區的植物不單沒有枯萎,反而繁茂生長。為何人類和動物會因遭遇輻射患癌死亡,植物卻能在 3 年間康復?美國公共廣播電視(PBS)就此作出分析

輻射具有「不穩定」性質,它會不斷射出高能量波和粒子,破壞細胞結構和產生化學反應,使其攻擊細胞的運作機能。細胞大部分的部位損壞後都可以替換,唯獨 DNA 物質不能。輻射劑量高時,DNA 會在複製時遭搗亂,導致細胞死亡;輻射劑量低時,亦會使細胞突變,改變其原本機能,如細胞癌變、不受控制地繁殖,並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

植物對抗輻射的方式

這對動物或人類來說均是致命,因為動物有如一個錯綜複雜的機器,各部位的細胞和器官互相仰賴,各司其職。任何一個部位受損,動物便難以生存。不過,植物的構造比動物或人類更具彈性。因為植物無法移動,必須靈活地適應環境,所以會時刻隨著外在環境,例如光、溫度、濕度等因素作出改變。幾乎所有植物均能根據當下需求,製造出新的細胞,這也是部分植物能夠使用扦插法繁殖的原因。

切爾諾貝爾發生核災後,全區人去樓空,唯獨植物蓬勃生長。

美國加州大學昆蟲學教授 Richard Karban 研究指出,植物對傷害的容忍度比動物高,也比動物更善於分配資源到其他器官。當面臨癌變,植物便可妥善運用本身資源,將傷害減到最低。此外,植物裡受輻射感染的癌變細胞,不會像在動物體內般擴散。因為植物的細胞壁呈相連性,形成一層堅固的屏障,阻止輻射傳染。

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 Olga Kovalchuk 研究亦發現,在切爾諾貝爾,植物生成了額外的化學機制,保護 DNA 免受癌細胞的攻擊。核爆時,植物便展開了修補模式,長久下來,就能避免癌細胞的擴散。

33 年後的繁茂新生命

英國「衛報」曾在 2015 年報道,空無一人的切爾諾貝爾反而成了動植物的聖地。狼、鹿及熊等動物出現在災區周邊,植物也圍繞著該區茂盛生長。英國樸茨茅夫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 Jim Smith 的研究發現,現時切爾諾貝爾的動植物數量,比核災前還要多。

縱然切爾諾貝爾被列入國際核事故分級表第七級,即最嚴重核事故級別,如今當地卻是歐洲最大的自然生態保護區之一。某程度上,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揭示了大自然的修復能力。核事故固然帶來長遠的傷害,但在人類撤離的同時,也製造了讓自然回歸及恢復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