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的機械人學

A+A-
公元前 5 世紀左右的紅彩陶器上,刻畫了人形機械塔羅斯之死。 圖片來源:DeAgostini/Getty Images

隨著科技進步,AI、機械人將在人類生活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人與機械的關係、人如何自處等問題,縈繞人心,成為道德倫理的新課題。除了由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提出、經典的「機械人三大法則」外,或許亦可從古希臘神話傳說汲取靈感、作出借鑒,重新思考現代人在世界的位置。

史丹福大學學者 Adrienne Mayor 所著的「天工,諸神,機械人Gods and Robots: Myths, Machines, and Ancient Dreams of Technology)」,整理了古希臘與生命科技相關的神話傳說,包括人形機械塔羅斯(Talos,或譯 Talus)、女巫美狄亞(Medea)、巧匠代達洛斯(Daedalus)、神明普羅米修斯等。儘管神話多是粗糙的想像,缺乏工藝細節,但已可看到人類對創造人工生命的野心,以及對科技的想像與憂慮。

研究歐洲人形機械歷史的韓國學者姜敏壽(Minsoo Kang,音譯),將人形機械分為 4 類:超自然力量的創造物、由法術而生的人造物、人類設計的器物,以及概念性的機械人。

在希臘神話中,第一具出現的「人形機械」是青銅巨人塔羅斯,由工匠之神希菲托斯(Hephaestus)所鍛造,肩負守衛克里特島的任務。塔羅斯的生命由體內一條動脈維繫,裡面流動的不是血液,而是天上諸神所用的「金色靈液」。塔羅斯雖是機械,但具備自主意識、能進行辨識、追蹤等任務。只要足踝的栓塞打開或受損,「金色靈液」流光,塔羅斯亦會死亡。傳說中,塔羅斯最終受美狄亞的法術影響心智,遭岩石割開足踝的栓塞而亡。

塔羅斯的故事命題反映了希臘人對生命的思索。青銅鑄就、有感知能力、有生有死的「機械人」,究竟是否人類?「人」是由行動、意識、感知或是生命所定義?人與機械的最大分野在哪裡?人類性命是否較機械有價值?

伊卡洛斯因為飛得太近太陽,令蠟翼溶化;Jacob Peter Gowy,The Flight of Icarus(1635)。

巧匠代達洛斯的故事亦具啟發性。他精於設計發明,是古希臘的 Ironman。最為人熟知的是,為逃脫米諾斯王(Minos)的迷宮,他以蜂蠟黏合收集得來的鳥羽,按大小排序製成兩雙羽翼,與兒子伊卡洛斯(Icarus)飛翔天際,但伊卡洛斯因飛得太近太陽,令蜂蠟溶化墮海而亡。相傳,代達洛斯亦能造出自行活動的「活雕像」。

代達洛斯借設計強化人類能力,代表以人類智慧挑戰、克服自然,伊卡洛斯的死亡則是對人類企圖逾越神的警告。這與不少古代神話傳說一樣,旨在告誡人類應尊重自然,切勿企圖僭越。只是工具、科技的出現,成為人類身體的延伸,擴闊人的極限,如飛機、汽車拉遠了人的可移動距離,顯示自然並非完全不可克服。人與自然的邊界應如何重新定義?在敬仰與克服自然之間,人應抱持怎樣的態度?

在古希臘的傳說中,已能看到人形機械、機械人、複製人、活雕像、自動化器具等現代科技的雛型。二千年過去,人逐漸將想像的概念一步一步實現,Mayor 在後記說:「希望重讀這些遠古故事,能讓現代人對於機器人學、無人駕駛車、生物工程、人工智慧,機械學習和其他科技創新的討論更顯豐富。」面對難以捉摸的未來,遠古的智慧或是足堪借鏡的引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