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

A+A-
日本動畫業工時長、薪金低,長期人手短缺。 圖片來源: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

京都動畫遭人縱火,造成數十人死傷,令國內外動畫迷為之悲痛。事實上,據日本動畫協會統計,自 2009 年以來,日本動畫的銷售額一直穩定上升,2017 年甚至突破 2 萬億日元(約 1,500 億港元)。然而,動畫師的工作環境並未得到改善。前年,知名動畫師水野和則過勞猝死,更是震驚業界。Vox 特與多位著名日本動畫家詳談,分析行業所面臨的困境。

奴隸般的勞工

動畫裡的每一個背景、服裝、肢體動作等細節都需動畫師手繪完成,然而勞動卻與薪資不成正比。日本雜誌 Nippon.com 指出,動畫師平均每天工作 10 至 11 小時,一個月只放 4.6 天假,平均年收入只有 300 萬日元(約 22 萬港元),比平均工資 400 萬日元(約 30 萬港元)還要低。Henry Thurlow 是一名在日本發展的美國動畫師,他接受 BuzzFeed 訪問時指:「我們必須做好隨時上班的準備,一定要在截稿前完成動畫,那代表一個半月,沒有休息的無間斷工作。」

新動畫師還需要經過「主鏡之間(in-between animators)」的階段。導演團隊討論故事大綱,畫下重點鏡頭後,新生動畫師必須畫出每一幅銜接主鏡的分鏡畫。日本動畫創作者・演出協會(日本アニメーター・演出協会)主席入江泰浩指出:「一幅畫只賺 200 日元(約 15 港元),而平均一個小時只能完成兩幅畫。」等同新動畫師的時薪只有 400 日元(約 30 港元)。Thurlow 形容:「這行業的艱難…… 已超乎苛刻來形容。」動畫版「刀劍神域」原畫師足立慎吾也表示:「從入門進階到原畫師,薪資起幅不高。就算畫出很出名的動畫,也不會從中得到甚麼,這是整個行業結構的問題。」

結構所產生的壓迫

日本動畫師在簡陋公寓作工作室,並長時間埋頭苦幹。 圖片來源: 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

現代日本漫畫始祖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可謂奠基了日本動畫行業的風氣。他對漫畫的熱衷,使他不分晝夜地作畫,生前累積至少 700 部漫畫作品,60 部動畫,15 萬頁手稿。因手塚而拓展的動畫行業,因此延續了他的工作態度和精神。早在 1960 年代,手塚曾低價出售「小飛俠阿童木」,以繼續在電視台播映。

荷蘭萊頓大學日本研究系教授 Michael Crandol 解釋:「他們做好虧損的準備,以周邊商品彌補損失,但這方法奏效了,因此成了動畫業的現狀。」如今,低成本的製作預算變成行內的常規。動畫新聞網指出,一集美國動畫片如「阿森一族」有大約 125 萬美元(約 1,170 萬港元)的預算,相對日本動畫一集只有 12 萬美元(約 93 萬港元)。Thurlow 說:「行內一直都跟隨手塚的先例,導致預算總是偏低。但以前作畫相對簡單,現在動畫非常細緻,需要更多時間。」

對於「再喜歡動畫,也不要來日本做動畫師」的評論,足立感嘆:「老實說,我也不會推薦。這裡是一個金字塔結構,很多人在底層工作,支撐上面少數的人,看不見未來。」然而,現時日本動畫已陷入「勞工短缺」的困境。起薪低,工時長,新的動畫師不願再投入行列。入江說:「日本動畫行業會失去培養新人才的能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他指出,現時 80% 的「主鏡之間」工作都被外判到中國或韓國的工作室。日本信貸研究公司帝國數據庫(帝国データバンク)報告揭示,對比經濟增長率,動畫師在 10 年內的收入反而下降了 40%。報告總結:「若要改革行業的利潤結構,首要改善動畫師的經濟基礎,才能達到長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