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醫,只在劇集才獲重用?

A+A-
日劇「法醫 朝顏」劇照

從前年的 Unnatural 到最近的「法醫 朝顏」和「Sign — 法醫學者 柚木貴志的事件 —」,以法醫為主角的日劇大行其道。但凡死因有可疑的遺體,皆由他們進行解剖查找真相。但在現實世界,由於法醫人手及預算不足,令實施解剖的比率存在地域差異,在大都市以外地方尤為嚴重,廣島縣更低至 1%。

在 2018 年,日本警方經手約 17 萬名死者的遺體,當中接受解剖的共有 20,344 具,佔整體的 12%。若按地區分佈,解剖率最高的為 41% 的神奈川縣,其次為 36% 的兵庫縣及 25% 的沖繩縣,東京則為 17%。然而,多達 34 個府縣未滿 10%,其中廣島、岐阜及大分縣,分別只有 1%、2% 及 3%。

在現行的機制下,警方若在初步調查時存疑,遺體會被安排司法解剖以作鑑證。不過向來有聲音指,即使 9 成遺體獲證並無可疑,為防止遺漏嚴重事故或罪案、觀察感染病症及中毒個案、以及要正確統計死因等,解剖有其必要。相比藥物檢查及造影檢查,解剖亦至為有效。

石川縣的大畠正晴格外明白解剖的重要。他的兒子大畠一也於 25 歲時確診綜合失調症,在 2016 年底入院,不足 10 日後手腳等被縛,再過 1 週自行如廁後死亡。醫院表示死因為心臟問題,但經司法解剖後證實是經濟艙症後群。父親正晴坦言:「若然未有解剖,就不能得悉真正的死因。」

日劇中常靠法醫查找死因發挖真相,但現實中解剖比率太低,情況令人憂慮;圖為日劇「法醫 朝顏」劇照。

現時,在一些依賴法醫制度的大城市,較多被介定無犯罪可疑的遺體。各地政府營運的法醫機構會調查死因,判斷遺體要否進行解剖。然而,這些機構的對象僅限東京 23 區,以及大阪、名古屋及神戶 3 市,其他地方縱有可作司法解剖的大學法醫學教室,數量亦甚少。

有見及此,2013 年 4 月起日本實施「死因.身分調查法」,即使沒有犯罪可疑的遺體,若得警察署長判斷,可毋須家屬首肯而進行解剖。有些地方的解剖率因此大幅提升,但按全國平均來說,僅由 2012 年的 11% 微增至 2018 年的 12%,26 個府或縣的解剖率在過去 10 年內甚至不曾超過 10%。

更何況,全國法醫不足 200 名。日本法醫學會的調查顯示,直至去年 4 月,多達 13 個縣只有 1 名大學常設解剖醫。大學的職位及志願者不足乃問題所在。該會理事長青木康博表示:「情況非常嚴峻,有些解剖醫只能獨力支撐。若有多人輪班,則可交接工作及互相合作,把每人的效率提升 1.5 倍。」

協助解剖的工作人員亦因資金不足,難以增加人手。很多大學既已財政緊絀,調查法解剖的報酬也較司法解剖要低。加上預算乃基於前一年的「業績」而分配,解剖數量無法提高,預算亦難以增多。如今可以寄望的,乃是 6 月成立的「促進查明死因基本法」,能消除地域差異,設立專門機關及完善實施解剖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