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美國國父反民主?

A+A-
1752 年的費城州議會大廈,今美國獨立紀念館。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2016 年希拉莉敗選的時候,全世界似乎都在抨擊美國的選舉制度:理由是一人一票直選竟然不敵選舉人票,是對民主的背叛。當然,還有些人聽了不無竊喜,甚至譏笑:既然美國的民主也是假民主,爭取民主的人還吵甚麼呢?

顯然這其中大有問題。有些問題由於歷史久遠,而為今日世人所遺忘或者誤解。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美國的國父們並不相信民主 —— 反民主的人不要高興得太早,國父們不主張民主,不等於他們認同極權,而是擔心民主會產生暴君。

被譽為「憲法之父」的麥迪遜(James Madison)如此評論:「民主總是上演著動盪和爭鬥,和人身安全及財產權利並不相容;民主政體通常活不長,也死得慘。」(”Pure democracies have ever been spectacles of turbulence and contention; have ever been found incompatible with personal security or the rights of property; and have in general been as short in their lives as they have been violent in their deaths.”)

這句話的關鍵,在於民主無法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而這兩者是所有自由社會的根基。

同樣說民主壞話的還有亞當斯(John Adams):「記住:民主從來不長久,很快就開始自暴自棄、甚至自殺。」(Remember, democracy never lasts long. It soon wastes, exhausts, and murders itself.)他們這番話的 reference 都是古希臘式的直接民主和極端民主。

許多精於民主理論的政客,願景是實現所有人的平等。正是這樣的願景令麥迪遜反感,他認為實現完美平等其實是人類的退步,要實現完美平等,必須使所有人的財產、思想、性情都劃一平等,融為一體。

換言之,美國國父反感的是人為的平等,由政治制度所塑造的平等,在他們看來即是對自由的損害。但凡打著平等旗號的政治制度,都很危險,代價巨大。

「獨立宣言」開篇的第一句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關鍵字是 “created”,說的是造物主賜予的平等,政府要做的不是給予權利,而是保障神賜予人的權利,亦即生命的自由和安全,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中文翻譯為「生而平等」,存在很大的謬誤,因為人生來不平等,透過政治強行改變生而不平等的狀況,會釀成災難。

另一位憲法起草人咸美頓(Alexander Hamilton)的解釋是:「真正的自由不可能存在於極端民主,只能由溫和政府來實現。如果我們太傾向民主,很快就會淪落為君主制,或者其他的獨裁制度。」(”Real liberty is not found in the extremes of democracy, but in moderate governments. If we incline too much to democracy, we shall soon shoot into a monarchy, or some other form of dictatorship.”)

這是美國政治為人忽略的關鍵之一,無論是「獨立宣言」還是美國憲法,其中並沒有提到「民主」這兩個字,國父們採用民主的原則,目的是為了保障自由。

所以,亞當斯總統才說,美國的憲法「是專為某一些有道德和信仰的人而制訂,完全不夠資格管理其他人。」(”Our Constitution was made only for a moral and religious People. It is wholly inadequate to the government of any other.”)在他眼裡,美國的政治制度,不但不適合其他人,而且還不夠好,他並不想把這套制度強加給其他人;但是,反過來也可以說,任何和他們相同道德信仰的人,自然會認同以及擁護美國的憲法。美國的憲法精神,只對這些有道德信仰的人有吸引力。

這些人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是一體的:他們平時虔誠祈禱,服務社區,自發結社,自願參軍,投身政治,他們是先有「我」才有家,先有家才有社區,有社區才有州縣和聯邦共和國。每一個人首先是自由的人,得享造物主賜予的權利,在此根基之上,其他的一切才能建立。認同這部憲法的人,在其他地方也能建立自由人的社會。

今日許多美國選民想要推翻選舉制度,還有更多反對美國憲法的人,又想盡辦法移民美國 —— 如果這些人成為多數,實行極端民主,美國憲法還能保留多少?國父們的塑像會不會早就被人打爛了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