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名為電視的現實

A+A-
日本電視台的長壽動畫「多啦 A 夢」與「蠟筆小新」因節目時間改動而引起部分觀眾反對;圖為動畫「多啦 A 夢」劇照。

日本朝日電視台的長壽動畫「多啦 A 夢」與「蠟筆小新」,原本在星期五晚上 7 時起的一小時播放時間,由 10 月 5 日起改為星期六黃昏。這個改動引來部分人的反對,認為是星期五夜晚是家庭電視時段,星期六黃昏一般都不會齊人在家中,所以節目時間改動是「剝奪他們的親子時間」云云。

電視節目時間改動,在不少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連開口批評的想法都不曾有。又因為電視已經某種意義上封塵,即使是「看電視」也是看 Netflix 或者 YouTube,「節目表」這種概念已經不復存在。這不是日本獨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發達地區的共同改變。科技進步帶來娛樂方式多元化與快捷化,電視作為娛樂方式退居二線。

回顧日本的影視娛樂的歷史,電影院早在戰後 40 年代末冒起,如雨後春筍般深入社會,成為核心的民眾娛樂。但花無百日紅,隨著電視價格下降,發光螢幕從電影院跑到尋常百姓家中,使電影院在 60 年代面對結業潮。娛樂方式的變化側面反映了當代的社會文化構成,而硬體建設又局限了文化生活的形式。正如在沒有電視的世界裡,你只能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在沒有 Netflix 的世界裡,你也只能跟著電視節目表過活。

50 年代初,因為電視機費用昂貴,日本電視台會於戶外公共空間進行電視放映,以獲取大量廣告觀眾。 圖片來源:NHK

另一方面,電視機作為大眾娛樂的起源,於日本有其獨特的面向。早在 50 年代初,電視機價格之高不是平民能夠負擔得起,需要廣告觀眾的電視台於是將大電視安裝在車站廣場等人群聚集之地。於是「看電視」這個動作不屬於私人時間,而是在公共空間中的社會性活動。影像的視覺享受以外,還會體驗到身旁大叔的汗臭、大嬸的咳嗽聲、以及人群擠迫的熱度。

在 2000 年代開始,日本的電視產業面臨衰退潮,一是因為上述所講的娛樂方式多元化,二是因為人口老化。年輕人相對上能接受新科技,投向了網絡的懷抱,而留在電視世界的居民主要剩下年長階層。朝日電視台的節目改動主因,其實是企圖把少賺頭的兒童觀眾趕走,把「星期五晚上」這個相對多成年觀眾的時段中賺取多一點收視率 —— 最好插入一兩個汽車啤酒之類的廣告。

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在經歷了 BT 下載與 Streaming 的網絡革命後,仍有一定數量的二樓老翻 AV 舖生存,是因為腦袋與老二的能力差造就了商機。在少子高齡化的日本社會,電視產業也成為二樓老翻 AV 舖,只能透過吸引老人觀眾,賺取本來已不多的盈利。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