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最終還是欠一句交代

A+A-
中文大學創始人之一,國學大師錢穆。 圖片來源:Gerald Aucoin/YouTube

中文大學創始人之一,國學大師錢穆和兒女闊別 30 多年,直至 1980 年代才有機會在香港見面

根據他夫人的回憶1984 年第二次相聚也是最後一次,他的兒女也已年過半百,還帶著孫輩,天倫得聚,但是氣氛落寞,幾乎是相對無言。錢夫人稱:「當年父子異途,兒子們以大義相責。當時國家天翻地覆,個人的利害、得失、悲喜、成敗,早已不在他心上,也無需作何解說。」話雖如此,但是對過去發生的事,兒女竟無一句交代,還是令他十分遺憾。

「過去發生的事」,指的是錢穆的兒女在中共建政之後,拒絕跟隨父親逃到香港,反而寫信對他嚴詞斥責,還將中國官方批判他的剪報寄給他,從此「父子異途」。直至 1980 年代相聚的時候,他已經 80 多高齡,歷盡離亂,總算避禍到了香港,又因為六七暴動再被迫遷到台灣,文化的摧殘,政治的動盪,家庭的分離,必然令他十分痛苦,但是到最後,他只是希望聽到兒女能親口給他一句交代,可惜未能如願。

其實他想要的「交代」,無非是兒女能夠反省,因為他們已經是經歷過文革劫難的中年人,不再天真幼稚,應能明辨是非對錯,他希望兒女承認過錯,為他們對父親的傲慢和仇視有所懺悔。

這一件看似平常的家事,其實也是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大事:就是對歷史欠缺交代,沒有懺悔。

1984 年 7 月,錢穆與子女於中文大學校園見面。 圖片來源:Gerald Aucoin/YouTube

「懺悔」是中國文化十分陌生的概念,原因之一是因為權力的關係。因為權力集中,每一次犯下過錯,都不需要向其他沒有權力的人道歉;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信仰。

中國的王朝統治,雖然口稱奉天承運,皇帝又自稱天子,但這個「天」是個抽象概念,對他沒有任何管束和制約,皇帝繼承了天命,就是至高無上,皇帝會不會知錯悔改,全憑他個人的品格;但是如果懺悔之舉,對他的權力不利,令他顯得軟弱,他當然是絕對不會做的。

但是在西方,君權神授,但神權也是有代表的,君權和神權並行,已經是一個分權的基礎。權柄歸於上帝,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根基,「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美國先賢在費城開會制訂憲法的時候,長時間僵持不下,苦無出路,於是富蘭克林提出,不如齊來祈禱,求上帝賜予他們智慧。

信仰上帝,是美國立國的精神支柱,因為信仰,他們明白人無完人,承認凡人設計的制度必然充滿缺陷,需要修補改錯,但是中國文化沒有這種信仰,天子必須包裝成完美全能,接近神的地步,才能保證其統治地位的合法性。遇到難關,永遠是由最大的權力一聲令下,一錘定音,無所謂向更高層次的存在祈禱智慧。

這種觀念,也從政治深入到日常生活,因為缺乏懺悔精神,犯下過錯甚至罪行,不但不需要交代,甚至不必承認,誰更有權力,誰就可以一筆勾銷,最多是等時間流逝,不明不白地消散。

錢穆的兒女在父親面前,沒有來得及懺悔,也許是因為闊別了 30 多年,早成了陌路人,無言以對也很正常。許多人說中國人臉皮薄,對於問心有愧的事,當面開不了口 —— 說得太委婉了,因為平日生活裡也沒有懺悔的習慣,甚至不能夠真誠面對自己,常常是把心事吞到肚子裡,選擇稀裡糊塗了事。對自己不坦誠,對待歷史的態度也一樣,有利的就大書特書,不利的就一筆帶過,甚至隻字不提,或者顛倒黑白。

錢穆的次子錢行在父親去世之後,終於表示要多讀父親的書,「以贖不孝之罪於萬一」,他有贖罪的覺醒,但是為當年誤信的政治宣傳而公開懺悔,依然是做不到。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