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小國成如何煉成教育強國?

A+A-
愛沙尼亞的一年級學生。 圖片來源:路透社

資源多就一定能提供好教育?其實用得其所,反而能令學生進步。在跨國評估學生能力計劃(PISA)中,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憑藉經過精心設計的教育制度,撃敗歐洲各國學生,在全球排名位居前列

PISA 測試 15 歲孩子在閱讀、數學、科學上技能應用及解決日常問題的知識。2016 年公佈的測試結果中,愛沙尼亞在科學領域排名第 3,閱讀方面則排名第 6,平均分是歐洲排名中最高;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的英國則分別排名第 15 及 22。英國的教育支出已較不少國家高,但相對於小國,成效明顯不彰。

愛沙尼亞賴以成功的教育方針中,首要是確保幼兒教育質素。Kristin Talvik 與 Elvira Uustalu 的子女在首都塔林的一間幼稚園就讀高班,孩子明年將接受小學教育,幼稚園負責為其做好入學準備。Kristin 坦言:「這非常重要,因為(小學)學習進度會變得急速,他需要懂得向老師發問、舉手、變得勇敢。最重要是他要做好與他人相處的準備。」

Elvira 則指教育很重要,但用兒童喜歡的形式去教育也很重要。當地的幼兒教育盡量確保幼童在情緒上及身體上都準備好學習,再用遊戲形式引導他們向各個學習目標前進。幼稚園主任 Riina Lall 指,孩子在此期間不用接受測驗,「孩子們會得到一張入學準備卡,卡上講述他們的能力、發展以及叮囑他們有些事情需要加把勁。」但在英格蘭,差不多年紀的孩子已要為全國考試做準備。

在愛沙尼亞,普及免費基礎教育涵蓋 7 至 16 歲的學生,但學生不會按成績及能力分班,在頭幾年內,靠的是老師找出提高各個學生水平的方法。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有較高的自由度,他們都帶有冒險精神。校長 Rando Kuustik 說:「我認為老師是我們做得好的主要原因,他們可以自主地上課,而學生也渴望學習。」

不過,該國教育也非全然輕鬆,教育與研究部長 Mailis Reps 說:「我們今天的學習傳統也是(讓孩子)多學習,有點像亞洲國家,學習時數很多。」政府正遊說更多學校為 10、13 及 16 歲的學生進行測試,以便追蹤他們的學習進度。張弛有度,也許就是令愛沙尼亞教育得以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