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跳進女性泳棚,游進文化 —— 這樣感受蘇黎世,試過嗎?

A+A-

生活偶爾脫軌一下,讓心中的那份爽快,猶如烈日下跳進河水,透心而涼。香港 5 月,又到夏季耀武揚威的日子。活在酷熱且翳焗的天氣下,加上戴著口罩,總令人懷念 2018 年在瑞士蘇黎世跳入清涼,也躍進文化的那一次。

大家知道,歐洲的炎夏也非同小可;每次去歐洲只要待多幾個星期,一定變炭。那年 7 月,我和友人 S 首訪蘇黎世。瑞士以美聞名,當中這個最大城市也名不虛傳,利馬特河畔處處風光。酷熱下看著湛藍天空和碧綠河水,著實心癢。聽說蘇黎世人熱衷於在河流和湖泊暢泳,當然我們也有見到告示,警告不要隨便跳入河游泳。

走著走著,我們好像接近了一個泳棚的地方。是的,那是 Frauenbad Stadthausquai。可當天我們完全沒有游泳的準備,但 S 一貫即興,我也讓隨性擊倒理性,決定進去試一試。

都說用運動看世界很好玩,今次便透過游泳窺探瑞士的故事。原來 Frauenbad Stadthausquai 是一個專為女性而設(男生只招待到最大 6 歲)的泳棚,有兩個長約 30 米,供游泳及非游泳的池。成人入場費(現時查看)是 8 瑞士法郎。沒帶泳衣?沒關係,亦可付費租借。走進矮矮的房子,踩著以木板搭成的走廊,建築中間是長方形的河水泳池,一端是售賣飲品小食等的小賣亭,放眼是鬧哄哄的女泳客們…… 一切彷如時空重疊,歷史痕跡的氣息及現代夏日派對的斑斕正在交織。

位於瑞士蘇黎世的泳棚 Frauenbad Stadthausquai。

在入場處,我發揮好奇精神,跟售票員聊了一下。這裡已經有過百年歷史,後來翻查資料,蘇黎世政府機關在 1837 年興建女性公眾浴池,因為當時並不是每家每戶都有自來水,政府不想女性晚上出去噴水池洗澡,亦希望保護她們不受男性目光注視,因此興建了一個女性浴池。及後到大概 1888 年,浴池以新藝術風格翻新,加上拱頂和四個角的小塔設計。所以,說這裡是泳棚,其實更貼切的說法是公眾浴池;當初建成的目的也不是供女生休憩,而是作衛生用途。

到後來,浴池逐漸演變成女生專屬的休憩地方,算是讓她們可以解放自己,無拘無束地聊天和放鬆的場所。售票員亦告訴我,其實瑞士也有男士專屬的泳棚,但人流沒女士專屬的高,原因是男士沒那麼需要這樣聚在一起解放自己的空間,而且有男生去游泳也想看女生,去男士專屬的泳棚反倒沒趣。當然,這趣聞一則,相信也不代表所有男生的看法吧。

由於場內許多女生也是裸曬裸泳,不便隨便拍照,但網上還是有不少泳棚的環境照片,大家有興趣可以查看。此外,看到資料說這裡傍晚就會變成男女皆招待的「赤足酒吧」。不過,當日我們游完水就離開,未有碰到它的另一面貌。

當然,這種泳棚或浴池,世界不只這一個。只是對首次有這種體驗的我來說,實在是新奇且耐人尋味。匆匆來去這個城市,我先前沒想過會以這種方式去感受蘇黎世和河水。此體驗突破了我的預期,更讓我反思女性的突破空間。古今女性選擇鑽進這地方,究竟是為了甚麼?她們在「逃離」的又是甚麼?又為甚麼要「逃離」呢?在同性的空間,或有或無的交流中,她們得到的是歡慰,是安心,是共鳴,是釋放,還是甚麼?我坦蕩地浸泡於碧綠的河水,用自然的方式感受著自然,學習以最舒坦的心面對我的身體,暫時躲在世俗之外,浮沉在跨越古今的迷思裡。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