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別注:翻新電子產品也翻身

A+A-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難以正常運作,不少電子製造商苦於要延期出貨;另一方面,不少人要遙距工作,對相關產品需求更大,但艱難時刻,大多數人不想花大錢,翻新電子設備會否成好選擇?

近月,隨著全球數以億人陸續在家工作,電子產品銷量激增。在美國,3 月的首兩星期內,電腦屏幕銷售翻了 1 倍,而對手提電腦、滑鼠及鍵盤的需求均增長 10%。除了對製造商而言是好消息外,奉行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翻新舊零件及電子產品的公司也同時受惠。

專門翻新網絡產品硬件的荷蘭公司 Aliter Networks,其網絡顧問 Arjen Workum 認為,現時或是實現可持續生產的關鍵時刻。他說許多製造商無法生產及供應新設備,這使他們開始「考慮其他發展方向,以保持其基礎設施正常運作」,更開始「接受我們的(循環)業務模式」。

自 2009 年以來,Aliter 已重用超過 15 萬種網絡產品,例如交換機及路由器,減少至少 31 萬公斤電子垃圾。銷售總監 Zimin Chen 解釋,公司在接收舊網絡設備後,「會檢查(設備)外觀上的損壞、重新粉飾、附加配件,並在世界各地市場上重新推銷」。與維修產品不同,翻新後的網絡設備,使用壽命可達 10 到 15 年。

荷蘭服務機構 Argo360,業務在疫情期間亦得以增長,該公司致力翻新及銷售產品壽命結束(EOL)的電子設備,諸如手提電腦、平板電腦、手提電話及屏幕等。許多客戶都是難以採購新零件的硬件製造商。合夥人 Sandor Bergsma 認為,翻新設備之所以得到更多關注,是因為供應鏈問題,而這也是令人們明白到「翻新產品效能很好」的好機會。

全球每年生產約 5 千萬噸電動及電子廢物,大約相當於每秒丟棄 1,000 部手提電腦。現時,翻新產品仍然未廣為大眾接受,主因在於私隱問題。歐洲的資訊科技公司在法律上有義務依循歐盟通用「一般資料保護規範」,從電子產品系統中刪除舊有個人數據,但許多人仍然擔心舊設備可能成為個人數據洩露的根源。

不過,疫情就有助翻新電子用品的銷情,德國萊茵瓦爾應用科技大學宏觀經濟學教授 Hasan Alkas 說:「在危機期間,沒人願意花太多錢,如果在新舊產品之間進行選擇,則將購買舊貨品。」而學生或是更願意購買及使用翻新產品的一群。

21 歲的印度工程學學生 Bhavya Dutta 就樂於選擇翻新用品,他只要求產品具備必要規格,價錢合理,而且最少有兩年保養。「我一直在買賣舊 iPad 及 iPhone。」他坦言,這是便宜地使用高科技產品的方法,而且與二手機相比,翻新機質素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