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割地外交:回顧中朝邊界爭議

A+A-
2017 年 12 月,金正恩登上白頭山頂。此地曾使中朝引起領土衝突,最後中國讓出土地予北韓。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和北韓這對難兄難弟,前者在邊境與印度爆發流血衝突,後者更突然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室。自從立國以來,中國和北韓一直是堅實的盟友,一起捱過韓戰、冷戰,但其實兩國關係並非從無暗湧,兩者多年來均有領土衝突,而中國就決定以割地來攏絡盟友。

中共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政,短短 5 天後已經與北韓建交。1950 年,北韓大軍越過三八線,希望「解放南韓」,但美國和聯合國軍隊隨即登陸反攻。北韓兵敗如山倒,生死於旦夕之時,中國以「人民志願軍」名義參戰,先後有 130 萬人投入韓戰。中方死傷人數一直是個謎團,但史學家沈志華估計中方與美方的傷亡比例是 2.6 比 1,也有估算指中方傷亡合計 36 萬,直接犧牲人數 18 萬,連毛澤東之子毛岸英也陣亡了,故此中朝關係有「鮮血凝成的友誼」之說。

可是,這段生死之交時有暗湧,最大的阻礙就是邊界爭議。根據中方說法,中朝邊界長達 1,420 公里。然而雙方一度因國界線劃分而爭持不下。就在明朝之時,明朝就和李氏朝鮮嘗試過劃定邊界,雙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為界。但是,兩江皆源自白頭山(中方叫作長白山),圖們江上游一帶水淺,源頭不清,就引起發邊界糾紛。1909 年,中國和當時佔領了朝鮮的日本政府簽下「間島條約」,同樣「規定以圖們江為兩國國界,而長白山天池則在中國境內」。

不過後來兩國都不承認「間島條約」,加上於朝鮮神話中,太陽神桓因之子桓雄下凡到白頭山,期間讓一頭熊修煉成為女子,及後他與熊女生下檀君王儉,亦即朝鮮的開國君主,故此白頭山是朝鮮民族的起源。北韓立國時正正利用此點,假稱第一任領導人金日成生於白頭山,金氏王朝就有「白頭山血統」之說。

對北韓而言,白頭山主權的政治和歷史意義重大,也關乎整個金氏王朝的認受性。根據史學家沈志華和董潔的研究,新中國建立不久就參與韓戰,對邊界問題採拖延政策。到 1955 年,中國局勢穩定下來,便出席了萬隆會議,定下和平共處的方針,積極與鄰國商討邊界問題。1956 年到 1960 年,中國派員考察中朝邊境,並初步簽下一些邊境協議,但沒有處理白頭山問題。然而,到 1960 年初,中國對內處理三年困難期,對外則面對中蘇交惡和中印衝突,可說是危機四伏。

就在這個內外交困的時候,1962 年,北韓外相朴成哲要求通過內部協商解決邊界問題。同年 4 月,時任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接見北韓駐華大使韓益洙,講到:「我們兄弟國家之間,本來不應該辦外交,應該是內交」,並展開一連串的秘密協商。10 月 11 日,周恩來秘密前往平壤,翌日簽署「朝中邊界條約」。雙方一直沒有公開條約的具體內容,直到 2000 年有韓國傳媒取得中共機密文件,部分內容才曝光。沈志華另一篇研究文章考究到,中共放棄國民政府簽下的「間島條約」,並把原屬於中國的天池,讓出 54.5% 予北韓,同時鴨綠江和圖們江上的島嶼和沙洲,中國擁有 187 個,北韓就有多達 264 個,而且江口的海域劃分也便利於北韓。中國讓出的土地,多達 1,200 平方公里,比香港還要大。

政治地理學家 Daniel Gomà 就在學術期刊 China Perspectives 撰文指,中國之所以作如此大的退讓,是因為時值中蘇交惡,蘇聯和中國都爭相拉攏北韓支持,於是周恩來接受北韓大部分的要求,但簽署條約後,隨即引起吉林和遼寧地方官員的激烈抗議。雖然北韓一直為中國在共產陣營中的重要盟友,但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Berkshire Miller 分析指,這段割地得來的友誼未必穩固,尤其冷戰已結束,中國國力也遠比 60 年代強,條約又是秘密性質。近年,中國便打算把白頭山變成自己的旅遊區,例如將其申請為世界遺產,使北韓大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