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鐵幕倒下時,一同倒下的人們

A+A-
90 年代蘇聯解體後,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價值體系的激烈變動反而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弱勢階層生活困苦,使自殺率不跌反升。 圖片來源:Antoine GYORI/Sygma via Getty Images

極權國家倒下的時候,一起倒下的除了獨裁者與其幫兇,連帶的還有一眾的平民。歷史告訴我們,當鐵幕政權崩壞,社會的自殺率會大幅增加。這聽起上來可能有點奇怪,既然活著捱過鐵幕統治,理應感到慶幸,開始自由的新生活,而非了結自己的生命。

1991 年 12 月,蘇聯正式解體,歐美民主陣營的社會價值以及生活模式,開始輸入這個曾經的共產國度。同一時間,俄羅斯及前蘇聯成員的東歐國家開始面對自殺率增加的問題。在解體後的廿年間,俄羅斯有近百萬人自行結束生命。在最高峰的 1995 年,全年共有 61,000 名俄羅斯人自殺,即每 10 萬人中,便有 42 人自殺,這個數字遠遠拋離當年的全球平均值(16/100,000)。雖然數字在 2000 年代後顯著地持續下降,但俄羅斯在 2019 年仍然是自殺率全球第三高的國家。

蘇聯解體或者會推高自殺率,但「自殺」這個行為是多重因素導致的,即使蘇聯解體前後能觀察到自殺率的巨大變化,也不能直線歸納出「意識形態轉變」是自殺的唯一原因。另一方面,自殺率的攀升也不是解體之後才出現的,早在 1990 年前後,蘇聯的自殺人數已經開始增加。蘇聯經濟轉差、政治面臨變動、成員國的獨立潮,外在環境的激烈變動,早在蘇聯解體前已經出現,這些都是促使自殺人數上升的因素。

在眾多的因素中,國家現代化相信是主要的原因。地理區域的發展進程與自殺率的升降,在統計上可見明顯關係,尤其落後地區的自殺率會高於都市區域,同樣的情況亦可見於 1930 至 1989 年間的蘇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如果 20 世紀的自殺率上升,是因為蘇聯現代化所導致的資源分配和城鄉差距問題,在蘇聯崩壞後的時代中,社會民主化及其所導致的個人主義,甚至對於俄羅斯與東歐大眾陌生的西方價值湧入,都是導致自殺率上升的主因。

人類的精神比想像中脆弱,相較於民主與自由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價值體系的激烈變動反而會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尤其落後地區的民眾無法受惠於新發展,卻承受著變動所帶來的剝削,例如當國家大興土木準備新時代的開發,弱勢階層只會淪落為用完即棄的低層勞動力。

當然不會說社會還是不變的好,或者民主自由害人不淺之類的謬論。在長遠而言,民主化所帶動的社會發展絕對是高於極權體制,這一點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實。只不過在有朝一日,當另一個共產政權倒台的時候,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而已。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