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第一步:破舊聯合國,立新 D-10

A+A-
聯合國旗幟。 圖片來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失敗,促成國際社會在 1945 年成立聯合國取而代之。國聯創辦人之一 Robert Cecil 子爵更在最後國聯閉幕大會上稱:「國聯已死,聯合國萬歲。」(The League is dead, long live the United Nations.)不過,全球運動(Global movement)Now! 創辦人 Andrea Venzon 及 Colombe Cahen-Salvador 認為,現時全球民主持續受打擊,世界必須建立新的全球民主治理體系,應對專制大國的挑戰。

二人在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發表的文章指,自 2015 年以來,全球民主狀況一直惡化。他們認為,各國面對專制國家積極打壓異見、令其國內人民噤聲時,態度顯得十分謹慎。因為,一些專制國家擁有龐大的經濟增長及人口數字,致使各國對其暴行視而不見,以犧牲人權、民主及自由換來經濟利益。二人指,面對專制政權,單一國家無法有力對付,更害怕獨自應對。同時,僅一個國家亦不能改變專制政權的鐵拳,也沒有能力抵抗專制大國的經濟實力。

另一組織無國界民主(Director of Democracy Without Borders)創辦人 Andreas Bummel,上週亦在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撰文,指世界人民均需要為全球的民主奮鬥。Bummel 建議改革聯合國,他指,兩年前一份在全球 10 個國家進行的調查反映,82% 受訪者認為聯合國需要改革,以應對當前及未來的挑戰;近 7 成人認同建立一個新的超國家組織,以作出可執行的全球決策,應對全球風險。

Andrea Venzon 及 Colombe Cahen-Salvador 認為,G7 加入印度、澳洲、韓國,可以成為新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民主基石。 圖片來源:路透社

Venzon 與 Colombe Cahen-Salvador 則表示,上世紀成立聯合國,無疑在建立全球治理體系上前進一大步,但卻只是第一步;當下國際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裹足不前。二人亦不滿聯合國的創始章程沒有提及「民主」一詞。而且,作為聯合國最有效的機構,安全理事會中五個常任理事國卻有兩個屬於威權國家。相比改革聯合國,他們認為要解決推進全球民主遇上的問題,便應以民主為核心 —— 國際要儘快建立新的全球民主治理體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全球民主政府更如是。主要的經濟大國應團結一致,籌組捍衛自由的聯盟;現時一些跨國組織便可作為基礎。他們認為,儘管美、日、德、法、英、意及加拿大組成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已經過時,缺乏代表性和明確目標,但可加入澳洲、印度及韓國,變成民主十國集團(D-10),以提高組織的經濟、外交實力,化身最後的希望堡壘。

當然,即使十國合力,仍缺少了一些重要國家。他們寄望將來所有民主國家都能入有關聯盟,建立由人民組成的全球政府。但目前而言,建立新全球民主治理體系的工作必須先從可行環節開始,採取緊急行動。D-10 的工作,就是要倡導建立更民主的世界。二人引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朗人權運動家 Shirin Ebadi 的說話:「民主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事,不會從天而降。民主是長期的鬥爭過程,要挑戰固有觀念、不斷爭取自由。就像每日必須澆水才能開花一樣,民主需要持續不斷地看顧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