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回家與父母同住,省了成本,賠上自由

A+A-
電影「嫲煩家族 3:走佬阿嫂」劇照。

疫情肆虐加上經濟不穩,使家庭在管理生活開銷時必須更小心謹慎。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武漢肺炎橫行之下,美國有很多夫婦為節省開支,選擇回父母家居住。雖然數代人同住,似乎更合乎成本效益,但同時也要犧牲個人空間。

29 歲的 Andrea Martinez Allen 及 32 歲的丈夫 Nick Allen 一直計劃存錢置業,並開始為期 1 年的環遊世界之旅。但武肺疫情使行程被迫取消,於是他們回到三藩市的娘家,亦漸漸接受多代同堂的居住模式。

事實上,並非只有 Allen 夫婦重新考慮小家庭的價值,以及多代人同居的優勢。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人口普查分析,自 1980 年起,多代人共同生活的情況便一直增加。武漢肺炎可能加快此一趨勢,就像 2008 年的經濟衰退一樣。

疫情之後的情況,目前仍難以預料。但皮尤最新的分析數據顯示,2016 年有 6,400 萬人與兩代或以上的家庭成員同住,佔美國人口的 20%,比 2009 年的 17% 有所增加。而其 6 月的一項調查亦發現,9,700 名受訪者中,有 22% 表示在疫情期間,自己或認識的人曾經搬家,當中大多搬回父母家居住。皮尤資深作者兼編輯 D’Vera Cohn 表示:「不論數字是否在疫症大流行期間暫時飆升,多代人共同生活的情況將繼續存在。」

墨西哥籍的 Andrea 正是在大家庭中長大,她的家與祖父母的家互通,其他親戚亦住在同一條街道上。她熱愛與家人在一起的感覺,但同時也感受到要發奮上進的壓力,尤其她是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她要求自己「離開這房子、獨立生活、實現美國夢」。

2018 年,她在與 Nick 結婚後,為了省錢,決定短期租住父母的房子,但 Nick 卻難以適應。今年 5 月,當他們再回到這個家時,隔著牆仍聽到爸爸的鼻鼾聲;祖父又曾於二人在廚房親熱時闖入。

雖然起初不太習慣,但 Nick 看到 Andrea 的家庭相處融洽,也希望與自己的父母建立更好的關係,於是決定搬回自己成長的三層公寓。公寓上層與中層分別住著其父母及姐姐一家,而底層原本由他人租住,現時由夫婦承租。由此,他們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並有望建立自己的家庭。

Nick 的父母 Mark 及 Barbara 雖然年屆 70,但他們都喜歡與孫兒親近,亦可以分擔照顧重擔。Barbara 說:「我不會感到筋疲力盡,也不會備受壓力。反而可以稍為放鬆,享受這些時光。」而 Andrea 則表示,回家住的好處在於可以大量購物然後攤分,也能省下孩子未來的保姆服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