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陣亡士兵製成的假牙

A+A-
由滑鐵盧之役中陣亡士兵的牙齒所製成的假牙。 圖片來源:Jan Woitas/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在現代醫學的很多物件中,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其中一個必定是尋常不過的假牙了。現今有很多人因為自身需要,或年紀增長導致牙齒脫落,而需要假牙的輔助。但在牙科還處於幼兒發展階段的 19 世紀初,假牙的製作卻一點也不假,甚至真得有點恐怖!

1815 年,很多有錢人因為進食大量高糖的食物,而出現了蛀牙等嚴重口腔問題。同時,他們又使用含高酸性的液體,意圖美白牙齒,卻將琺瑯質(enamel)都侵蝕掉。這些行為導致很多上流社會的人去拔牙及種回假牙,從而衍生了一個全新的產業。當時很多人看中此商機,並開始研究使用象牙(ivory)、珠寶等作為原材料。因此,假牙都出現於現時不太可能找到的地方,例如珠寶家、鎖匠、假髮製造家及化學家等。

人們對假牙的需求,可以追溯到滑鐵盧之役(The Battle of Waterloo)之前。在 1792 年的報章中,有一則徵求數隻人類前排牙齒(front teeth)的廣告,其目標讀者為外地人,希望他們可以寄送牙齒予製造商進行加工,製成象牙色的假牙,再放到英國人口裡。於 1787 年,有記錄顯示這些所謂的捐贈者,其實都是社會的低下階層,他們為了生計,只能獻上自己的牙齒,予上流社會那些飲食習慣不良而導致牙齒剝落的人。根據記載,人類假牙牙套於 1780 年代大概需要 100 英鎊左右,當然,使用其他物料的可以便宜一點。雖然價格昂貴,但因為使用者本身也有很嚴重的口腔問題,通常未能長期使用牙套。而所有假牙均以鋼琴弦線串起來,相信戴起來不怎麼舒服,甚至難以戴著進食,亦容易掉出來。

雖然用家認為人類牙齒製成的牙套比較理想,但捐贈者數量有限,為了應付龐大的需求,盜墓者開始打屍體的主意 —— 卻仍未能解決供不應求的狀況。因此,當滑鐵盧之役有數以千計的英國、法國及普魯土人(Prussian)陣亡時,搶劫者就對他們虎視眈眈。由於很多士兵的屍體都被安放在同一地方,當時生還的隊伍、當地人民、甚至是專門從英國遠道而來的掠奪者,便一同採集他們的牙齒。之後,它們會被打磨成理想的形狀再分類,並盡量將上下顎的牙齒都修飾得像來自同一具屍體。採集者甚少收集臼齒(molars),除了因為它們位於口腔最深處,採集相對困難外,其打磨工序也相對繁複。

歷史學家相信,當時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這些假牙的來源。不過,隨著 1832 年 Anatomy Act 的實行後,屍體的流通及使用受到管制,這些做法便逐漸消失。加上有不同物料製成的假牙開始推出市面,以陣亡士兵牙齒製成的假牙才得以退役。

參考資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