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權特徵】為何愈受教育,愈不想參與政治?

A+A-
2016 年,幾名學生在津巴布韋的哈拉雷拍攝畢業照片。 圖片來源:Mary Turner/Getty Images

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政府宣佈會大幅改革通識教育課程,改為只有合格不合格,也可能要求學生北上考察;而在過去一年,有老師被取消註冊資格,政府不斷放話要令政治遠離校園。回顧歷史,很多專制政權會緊緊控制教育制度,以此作為思想箝制工具。2016 年,權威學術期刊「美國政治科學評論」(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一篇論文就研究,在專制國度,教育如何讓人失去政治參與的動力

該研究論文由 4 名分別來自世界銀行、賓夕凡尼亞大學、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政治學家撰寫,以非洲國家津巴布韋作案例分析。津巴布韋名義行英式普通法,設有普選制度,人民也可以透過各級社區大會,甚至直接聯絡官員來對政策表達意見。可是,當地實際上充斥貪污舞弊和選舉威嚇,是世上最專制國度之一,前總統兼國父穆加貝就曾經執政長達 30 多年,直到他 93 歲時因政變被迫下台為止。

然而,穆加貝及其非洲民族聯盟也曾推行過一系列德政,例如教育改革。在白人專政期間,白人小孩直到 15 歲都會接受強制免費教育,但黑人小孩就要給予高昂學費,又要面對極為困難的升中試。政府用於黑人教育的開支只維持約 2%,按人頭計算,政府花費在白人教育的經費是黑人的 12 倍。到穆加貝掌權後,立即推行全民免費教育,令大批黑人少年得以重返校園,大部人至少讀過中學,也令專家可以觀察到教育如何影響到人們在專制國度的政治參與。

傳統民主化理論專家諗為,人民教育水平愈高,思想傾向更開明,更希望參與政治來為自己發聲,迫使專制政權開放更多政治空間。政治學大師亨廷頓認為,教育水平提高是 7080 年代第三波民主化的關鍵。可是,4 名作者認為,比起當年,專制政權已經進化,當權者會建立各種各樣的政治參與平台,甚至有限度推行普選,也會以不同渠道籠絡精英,設法把不同聲音吸納到管治體系之中;在這情況下,愈受過教育的人就可能愈抽離政治。

4 名作者透過 Afrobarometer 資料庫取得 1999 年到 2012 年共 6 輪的問卷調查資料,搜集了 8,014 人的數據,當中觸及受訪人的政治參與和價值取向。研究人員把受訪者分為 7 個教育程度:無接受教育、小學輟學、小學畢業、中學輟學、中學畢業、大專輟學和大專畢業。受訪者大多數有中學輟學或以上的程度,他們多生於 1972 年以後,是教育改革的受益人。研究人員從投票、聯絡政客、參與集會和在社區大會表達意見 4 方面,分析他們的政治參與。

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叫作「刻意抽離」(deliberative disengagement)的現象。在津巴布韋,教育水平愈高的人,愈支持民主價值,但同時他們政治參與的意欲就吊詭地愈少。他們提出兩個機制去解釋這個現象:一來,教育程度高的人會接收到更多資訊,更了解政治運作,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參與不過是徒勞無功,無力改變政局;二來,正規的參與渠道例如選舉,只會給予政權更大認受性,令他們更不願意參與

研究人員以迴路分析,考慮年齡、性別、所住地等因素,顯示教育和政治參與的關聯十分顯著。然而,研究人員發現政局或會影響這個理論,例如在 2008 年,在國際關注加上本地經濟危機之下,選舉異常激烈,反對黨代表在首輪選舉更意外擊敗穆加貝,但在第二輪選舉受威嚇下被迫退選;在這次選舉中,較高學歷的一群人見到有改變政權的希望,政治參與度遠高於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