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若是短缺,該怎麼辦?

A+A-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橡膠,車胎、鞋底、橡筋、避孕套,甚至醫護的個人防護裝備,均由這種柔韌而高度防水的材料製成。但據 BBC 新聞報道,氣候變化、全球價格暴跌及疾病正威脅世界各地的橡膠樹供應,科學家目前急需尋求替代品。

全球天然橡膠供應量每年約 2,000 萬噸,幾乎完全由獨立小農生產。數以百萬計農民於泰國、印尼、中國及西非等種植地工作,產出佔全球供應量的 85%。不過,行業供應鏈現時備受威脅,樹木疾病是其中一大問題。白紋羽病(White root rot)及其他葉枯病正侵害各地樹木;氣候變化也造成巨大損失。近年泰國的橡膠生產就受到乾旱及洪水打擊,水災更加速致病細菌傳播。

但即使供應短缺而需求不斷增長,農民卻未有由此得到更大利益。因橡膠的價格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制定,橡膠採購商合盛(Halcyon Agri)聯合創辦人 Robert Meyer 直言:「定價與生產成本無關。」近年橡膠價格一直徘徊在低位,迫使農民為得到更多橡膠而過度砍伐,不僅影響樹木生長,更令其易受疾病侵害。許多農民甚至放棄種植橡膠樹,轉而種植勞動力投入較少的油棕(Oil palm)。

2019 年末,國際三方橡膠理事會(ITRC)警告,全球橡膠將出現 100 萬噸供應短缺,約佔產量的 7%。此後,需求更因武肺疫情而迅速上升。於封城令解除後,中國人因擔心公共交通衛生而大量購買新車類似情況預計亦將於全球出現。但橡膠嚴重短缺,輪胎製造商只得少量庫存。即使他們可以石油化工產品製造合成橡膠,仍無法取代天然橡膠所具有的特性,例如天然乳膠手套比丁腈(Nitrile)手套更耐拉扯;而需要具彈性及耐熱性的飛機輪胎,亦必需使用天然橡膠。

為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科學家轉而尋求天然橡膠替代品。俄亥俄州立大學正進行 PENRA 計劃,大學研究人員探索其他原料,而蒲公英屬橡膠草(Taraxacum kok-saghyz)是其中一種候選植物。那是俄羅斯人在二戰期間受亞洲橡膠供應威脅時所種的植物,每英畝產量雖只得橡膠樹的約 10 分之 1,但卻能在 3 個月內收成,並產出大量種子,很容易再次種植並擴大生產,更不含引起乳膠過敏的蛋白質。

灰白銀膠菊(Guayule)亦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此灌木生長在與美國和墨西哥接壤的沙漠中,二戰期間美國缺乏橡膠時,便曾短暫以此植物取代。目前亞利桑那州有超過 300 萬公頃的沙漠土地,適合種植灰白銀膠菊。

參與材料研發的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 Katrina Cornish 認為,如果全世界使用的橡膠中,至少有 10% 來自替代來源,當遇上緊急情況,便可以迅速擴大其生產規模以作應對;而橡膠危機正是吸引人們投資替代品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