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碳排放失控,全球各出奇謀

A+A-
能源巨企英國石油(BP)計劃於 Teesside 地區興建英國最大的「藍氫」工廠。 圖片來源:BP

失控的碳排放,是全球暖化的禍首,全球科學家唯有多管齊下去解決這項難題,在海陸空應用不同科技。當中部分技術專注於碳捕集,部分則主動出擊,應用「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y),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並轉化。

澳洲農業科技公司 Soil Carbon Co 就專注「改造」泥土,研究把一種特定真菌應用在種子上,真菌在播種時會散播至泥土並通過光合作用成長,然後轉化成一種名為 Melanin 的黑色素物質,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這間企業一半是追求盈利的初創公司,另一半則是非牟利的科研機構,並於 2020 年 6 月進行種子輪融資(seed funding),不但獲得李嘉誠的私人投資旗艦維港投資入股,更得到澳洲政府的潔淨能源金融公司(CEFC)支持,在農業層面推動農夫與研究機構合作,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對這間公司最深刻的印象,是兩年前在澳洲與創辦人 Guy Webb 的親身對話。當時他提到 Soil Carbon Co 技術成本低廉且易於採用,並形容其易於規模化(scalable),「配套」(infrastructure)是全球的農民,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減少大量二氧化碳,「以穀類作為例子,全世界共有 7.31 億畝地方種植穀類,假設全面應用 Soil Carbon Co 的技術,每年即可吸取 8 公噸碳,既對泥土營養有幫助,亦可以減少企業的排碳相關開支。」

事實上,全球也埋首解決碳排放問題。語不驚人誓不休的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也懸賞 1 億美元,希望找出最佳的碳捕集技術;而全球現時正進行約 20 多項碳捕集工程,逐漸促使重度污染的行業,如鋼鐵、水泥、化工等正視問題,以「逃過」被投資者以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之名施壓。

除了在陸上花功夫,能源巨企如英國石油(BP),也研究把碳排打進海底,計劃於工廠與煉油廠密集度最高的 Teesside 地區,統一收集碳排和收費,把防污變成一盤生意,並獲英國財政大臣辛偉誠支持,不但把 Teesside 列為八大自由港之一,更撥款 8 億英鎊在不同地區專注發展碳捕集。

全球大部分政治家、科學家及企業家已一致相信,如同災難片般的真實氣候危機,已不再是天方夜譚,必須擕手著力解決問題,齊齊為綠色未來播下種子。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