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種族、殖民主義…… 物種改名的文化戰爭

A+A-
提防害蟲吉卜賽蛾的廣告牌。 圖片來源:Creative Touch Imaging Ltd./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人們發現物種後會加以命名。命名可能是根據物種特徵,又或任何命名者聯想到的事物,例如「吉卜賽蛾」(Gypsy Moth)和「吉卜賽蟻」(Gypsy Ant)。近期美國昆蟲學會(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的「更好俗名計劃」(Better Common Names Project)便指,部分物種的名稱可能冒犯特定種族及文化群體,或會掀起一場重新命名的風潮。英國「每日電訊報」資深撰稿人 Joe Shute 就擔心,物種會被捲入自然文化戰爭

據 ESA 傳訊總監 Joe Rominiecki 指,「更好俗名計劃」源於去年夏天,有學會成員提出相關問題,於是成立工作組。現時項目已邀請昆蟲學家、科學家和公眾參與,針對一些含民族負面標籤或種族刻板印象的昆蟲俗名,提出其他替代名稱。Rominiecki 表示:「我們不想將入侵性害蟲,與世上特定地區或種族及文化群體聯繫起來。」

1890 年在美國出版的雀鳥圖鑑 Report on the Birds of Pennsylvania,已使用 oldsquaw 稱呼長尾鴨(左)。 圖片來源:amazon.com

創造「吉卜賽螞蟻」一名的昆蟲學家 Terry McGlynn 教授,就認為自己犯了「以族裔貶稱(ethnic slur)描述螞蟻」的錯誤,申請撤銷該俗名。至於活躍於北美森林的害蟲「吉卜賽蛾」,雖然俗稱至少可追溯至 1908 年,亦成為 ESA 改名的對象。

Shute 提醒,改名戰不僅發生在昆蟲界,鳥類及觀鳥社群亦受衝擊。即使大量雀鳥名稱已有數百年歷史,但因為名稱背後的殖民聯繫,今後或將要消失。例如去年美國出現一份請願書,要求除去名字 McCown’s longspur 和 oldsquaw,它們分別是一種鐵爪鵐及鴨的俗名。前者以美國內戰期間為南方邦聯而戰的軍官 John P. McCown 命名,後者意思為印第安女人,涉及冒犯土著群體。結果,厚喙鐵爪鵐(thick-billed longspur)、長尾鴨(long-tailed duck)在當地取代了上述兩個俗名。

英國方面,則有觀鳥團體以提高人們對雀鳥名稱問題的意識為己任。去年 11 月起,倫敦觀鳥團體 Flock Together 就在其 Instagram 帖文中介紹雀鳥名稱,如指出布氏葦鶯(Blyth’s reed warbler)之名來自 19 世紀英國動物學家布萊思(Edward Blyth),但布萊思一直在印度從事野生動物交易以支持其鳥類學工作。雖然 Flock Together 沒有要求重新命名鳥類,但組織創辦人之一、27 歲的 Nadeem Perera 自言,樂見某些名字消失。「我不希望見到以人為名的動物取名方式,希望用自然而非人類歷史來描述自然。」

不過,「鳥類名祖辭典」(The Eponym Dictionary of Birds)合著者、72 歲的 Bo Bealey 反對重新命名雀鳥。他指有人將名稱類比成要推倒的雕像,但「改寫歷史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重新命名鳥類的運動「頗為無稽」。「如此一來,即是要重新命名大量以某人名字所命名的事物。若仔細審查,你就要淘汰大量的人,因為他們都是殖民主義者及無知的種族主義者。19 世紀有權有勢的,大多數都是這種人。」

過去的生物學家和探險家,行為道德可能不符合現代道德準則。但 Shute 表示,若出於不符合現代道德標準,便將一個人從歷史中抹去,很容易變成一場危險的遊戲。英國博物學家 Barbara 和 Richard Mearns 夫婦同樣反對大規模改變物種名稱。Barbara 質疑,這種做法是將鳥類學過度政治化,並呼籲回歸保護雀鳥本身。「在許多國家,觀鳥及保育的熱情能把不同宗教及文化群體聚在一起。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把名字視作歷史的偶然,並合力保護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