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淘金熱下,華爾街的政治挑戰

A+A-
2020 年 11 月,曾被視為中國金融科技領航者的螞蟻金服首次公開招股(IPO),卻在最後一刻被喊停。 圖片來源:Wu Jun/VCG via Getty Images

在中國,財富管理只是儲蓄方案拼圖的一部分,此外,還有共同基金業務的擴張以及社保基金體系的演變。

今年 5 月公佈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是幾十年來最慢的。65 歲以上人口現在已佔總人口的 13.5%,而 2010 年僅佔 8.9%。

「中國的退休危機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嚴重。」貝萊德亞太區交易及流動性策略主管陳蕙蘭表示,中國迫切需要幫助民眾養成「我需要為未來儲蓄」的投資心態。

儘管全球牛市在短期內提振了國際投資機構的收益,但它們在成熟的歐美市場面臨著嚴重的結構性挑戰。

安永(EY)財富和資產管理合夥人 Richard Gray 認為,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中國就是全球最大增長動力。

但他也表示,儘管中國監管機關和西方投資機構迄今一直在務實的基礎上運作,但最大的風險在於政治環境的變化。Gray 說,如果外資與中國監管機關發生衝突,它們最終可能會發現自己「被迫出售自己協助創造的企業」,或者在匯回利潤時遇到問題。

2020 年 11 月,曾被視為中國金融科技領航者的螞蟻金服首次公開招股(IPO),卻在最後一刻被喊停,這說明監管機關變臉可以有多快。

「中國市場太大了,不容忽視,但你內心深處總會想,『會出甚麼問題?』」晨星(Morningstar)高級股票分析師 Greggory Warren 表示。

上海資產管理諮詢公司哲奔(Z-Ben Advisors)創辦人 Peter Alexander 指出,在與中資銀行合作方面,存在所謂的「控制謬誤」。就外國資產管理機構而言,它們往往強調長期轉變。「投資者額度」意味著從中國流出的資金受到嚴格限制,但這些公司希望有更大的彈性,以將中國的儲蓄帶到全球市場。高盛計劃向客戶提供「跨境」產品,而摩根大通也提到了自己的「全球能力」。

儘管符合商業邏輯,但華爾街進軍中國的舉動,與美中兩國的政治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華府,對美國金融機構與中國合作的監管正在升溫。共和黨參議員 Marco Rubio 於 5 月 26 日表示,華爾街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與中國融合。」他認為:「在誰將決定 21 世紀進程的美中對抗中,政經脫節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弱點之一。」

美國前幾屆政府一直推動,讓美國企業能更進一步進入中國(市場),這反映在 2020 年兩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但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尤其考慮到他的重點是「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中國金融專家 Eswar Prasad 表示,儘管金融界仍擁有「強大的遊說機器」,但「他們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效力,已嚴重受限於當前政治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