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毛象「起死回生」,能緩解氣候變化?

A+A-
英國的 The Box 歷史博物館中的 1:1 模擬長毛象。 圖片來源:Andrew Matthews/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氣候變化影響下,極端天氣威力倍增,環境災難已敲響喪鐘。有研究警告,地球第六次大滅絕正發生,過去 100 年多達 543 種物種消失,與以往 1 萬年相比,速度極快。有遺傳學家就計劃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復活 4,000 年前絕種的長毛象,希望可使其成為「生態工程師」,令冰原地帶重現 1 萬年前的草原風光。惟「起死回生」的複製品,到底能否保護生態系統?

生物科技公司 Colossal 早前宣佈,成功集資 1,500 萬美元展開長毛象復活計劃,目標在未來 4 至 6 年培育出第一批長毛象。該公司指出,長毛象與目前瀕危的亞洲象基因組相似度達 99.6%。團隊將透過比對兩者基因組,挑選長毛象超過 50 種能抵禦寒冷氣候的特質,以 CRISPR 技術剪輯進亞洲象基因組中,再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發展出大象與長毛象的混種胚胎,繼而植入母象或人造子宮內孕育。

由於科學家所提取的基因相當分散及零碎,故混合體並非真的複製品,只是具備長毛象的特徵,例如可以抵禦嚴寒的 10 厘米厚脂肪層、小耳朵、濃厚毛髮等,而且可能沒有象牙,以防牠們成為盜獵者的目標。

現時,西伯利亞和北美的凍土層自然植被以苔蘚為主,但草原比苔蘚更能對抗暖化。長毛象破壞苔蘚與恢復草原的效率相對野牛或其他動物高,團隊認為牠們能化身「生態工程師」,改變當地環境。因為牠們會推倒樹木使土地重見陽光,其糞便也能滋潤土壤,促進小草生長。草原是防止北極棲息地退化的關鍵,可減少凍土層融化和侵蝕,夏季時能隔絕地面的熱力,冬季則因積雪面積大,有助碳封存和光反射,形成巨大的碳匯,將溫室氣體鎖在凍土層。另外,基因編輯有望提高遺傳多樣性,拯救目前約 100 萬種瀕危的動植物。

然而,製造生物涉及嚴重道德問題,復活貌似長毛象的大象能否有效對抗氣候變化亦成疑。英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Adrian Lister 批評,即使巨型動物真能影響植被,所需數量也十分龐大,「我們不應自欺欺人,以為有足夠智慧去預測任何有機會出現的負面作用」。他強調,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在草原上遊蕩的長毛象多達數十萬頭。

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 Joseph Frederickson 直言,保育目標應該是防止滅絕,而不是逆轉滅絕,「如果你能創造出一頭長毛象,你其實能為白犀牛或熊貓做更多事情」。

大象是長壽、高智慧的生物,有複雜的多代母系社會。將已滅絕的物種放到野外,未知永遠大於已知,或會對生態系統帶來嚴重不良後果,如傳播新疾病、壓迫現存物種的生存空間。目前而言,與其賦予動物抵抗病原體的基因,讓牠們適應高溫、嚴寒及乾旱,不如正視人類活動所帶來的污染,似乎來得更快捷而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