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 123】企業是如何計算碳排放?

A+A-
釀造啤酒會產生二氧化碳,但其直接排放量只佔釀酒廠整體排放量一小部分。 圖片來源:路透社

甚麼是碳排放「範圍 123」?根據目前最通用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分為三大範圍:

  • 範圍 1:由公司擁有或控制的來源所產生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 範圍 2:來自公司取得和內部消耗的能源所產生的間接氣體排放,一般為電力和熱能;以及
  • 範圍 3:公司以外發生的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包括上游及下游生產、企業活動等,例如產品原料、僱員商務旅行、公司用紙的碳足跡。

根據港交所「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公司須就範圍 1 及範圍 2 作匯報,否則要給予詳細解釋,而範圍 3 的碳排放則不是必要報告。事實上,為了方便統計,監管機構一般只會強制披露範圍 1 及範圍 2,兩者與直接碳排放和能源生產的間接排放相關。計算範圍 3 則比較複雜,只有少數企業會在氣候披露報告中列出。根據 MSCI,截至 2020 年 3 月,在涵蓋 23 個已發展市場和 27 個新興市場的 MSCI ACWI IMI 指數中,只有 18% 的成分股有報告範圍 3。

然而,範圍 3 事實上是許多企業的主要排放類別,相關披露顯得日益重要。例如微軟公司在生產電子產品時,所用到的原材料和硬件,在供應鏈上游會有碳排放、棄置和回收電子產品也會有碳排放—— 以上均屬於範圍 3。微軟整體碳排放的 77% 為範圍 3。

假如只計算範圍 1 及 範圍 2,某些企業對氣候的影響便會大大被低估,無法確切反映該企業的減排潛力。以啤酒廠為例,釀酒的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但對比範圍 3 的排放仍微不足道,例如嘉士伯在範圍 1 及範圍 2 的碳排放,只相當於範圍 3 的 10 分之 1。釀酒所需的小麥、包裝用到的鋁罐和玻璃樽均有可觀碳足跡。嘉士伯稱之為「啤酒到手」(beer-in-hand)的碳排放,並設下目標,要在 2030 年前把「啤酒到手」碳足跡減少 30%。

產品包裝佔嘉士伯「啤酒到手」排放量的 41%。其酒罐供應商波爾(Ball)和皇冠製罐(Crown)近年就購買更多可再生能源,令嘉士伯產品包裝的碳足跡也相應下降。因此,如果企業能更準確披露範圍 3 的碳足跡,他們亦更有動力促使供應商採納減排措施。例如,皇冠製罐已承諾在 2030 年前,把營運的排放量減少一半,及將可再生能源佔比提升至 60%。

ESG 投資者或會擔心,如果企業將範圍 3 納入其投資組合考量,可能會有重複計算的問題。例如,如果投資組合中同時有一間釀酒公司及一間製鋁公司,生產鋁罐的碳足跡便有可能計算兩次,從而誇大了整個投資組合的碳足跡。

解決這問題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去重乘法」(de-duplication multipliers)。如果數據集夠大(如包括數千間公司的資料庫),就有可能估計出投資組合中有機會出現的重複數,以調整投資組合的碳排放量。MSCI 研究員 Brendan Baker 就表示,通過觀察 MSCI 氣候風險主數據庫所包含的 1.2 萬間公司,他們能夠計算出去重乘數為 0.205,藉以找到更接近實際情況的碳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