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陣痛:綠色通脹

A+A-
煤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全球能源急速轉型,在淘汰石化燃料產能的同時,潔淨能源卻未能跟上步伐。轉型零碳經濟需付上代價,當中令人注目的,就是綠色經濟是否引致通脹,又稱為「綠色通脹」。

5 月份以來,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價格飆升約 95%。全球能源大短缺,停電席捲中國和印度,峰會東道國英國重新開啟燃煤發電站。全球多國逐漸解除因應疫情實行的封鎖措施、開放經濟,推動全球能源鏈價格飆升。能源價格上漲也加劇了通脹壓力,反過來或導致工業活動減少和經濟復甦放緩。例如天然氣價格急升,甚至使跨國化肥生產商個別廠房要停產;肥料生產下降,便有可能帶動糧食價格上升。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戰略顧問 Ruchir Sharma 表示,即使油價上漲,大型石化公司和國家的投資仍在繼續下降。石油大國正在將自己重塑為清潔能源大國,只有極少數的機構客戶仍然願意投資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價格上漲,只引發了美國頁岩油異常疲軟的供應增長。

能源短缺亦打擊金屬生產和供應。銅價上月衝破 10 年高位,上漲至每噸 1 萬美元以上。鋅價上漲 10% 至近 15 年高位,鋁價則觸及 2008 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全球鋅生產商龍頭 Nyrstar 上月中表示,將在其三個歐洲冶煉廠減產多達 50%,而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亦表示,其位於歐洲的冶煉廠正在調整產量。同時,中國停電問題也影響了鋁的生產。

然而,可再生能源比石化燃料需要更多礦物。生產同樣單位的電力,一座陸上風力發電廠所需要的礦物資源,是天然氣發電廠的 9 倍。特別是銅,陸上風力發電約比化石燃料要多用 6 倍的銅。其他較環保的產品,例如電動汽車則比傳統汽車需要多 6 倍的礦物。國際能源署預期,若要符合氣候目標,現有礦山和正在興建的項目,到 2030 年估計只能滿足一半的鋰、鈷需求和 8 成的銅需求。

ESG 趨勢亦影響礦物供應。近 40% 的銅供應來自智利和秘魯,兩國過去需時 5 年的採礦項目,現在可能需要 10 年或更長時間。但由於當地社區的抵制,秘魯一個大型銅礦項目計劃於 2011 年開工,至今仍未完成。而智利正在考慮徵收新的特許權使用費,可能會進一步壓抑礦業利潤,減少礦物供應。

轉型潔淨能源的過程中,民眾或要面對能源短缺及礦價攀升所帶動的物價上漲。歐盟部長 10 月底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價格飆升,但未能就計劃達成一致共識。個別國家就著手提供補貼和價格上限。意大利正考慮在今年和明年花費超過 50 億歐元(佔 GDP 約 0.3%)來補貼消費者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法國將把家用燃氣價格上限延長至明年年底。若站在減碳立場,各國政府應該放棄化石燃料補貼,但此舉並不有利爭取國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