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ESG 經常談到的 Materiality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不少企業把 ESG 當作支出看待,不相信能夠為公司帶來回報,但早有研究發現,企業只要選對「重要性」(Materiality)去改善,就能夠帶來更好績效;而一些不願意推行 ESG,或者刻意漂綠的企業做法已不合時宜,早晚被資本市場放棄。

「重要性」是 ESG 常見的字眼,是個西洋字眼,比較難直譯,意譯的話,大概是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在可持續性的議題。

有外國學者就發現,選對議題能帶來財務利益。經過分析超過兩千家美國企業在 21 年間的績效資料,結果發現在具重大性(material)ESG 議題上表現有改進的企業,績效大幅超越競爭對手;更有趣的是,在非重大 ESG 議題上表現優於競爭對手的企業,績效竟略遜於那些競爭者。這顯示 ESG 經過資本市場幾年的沉澱,投資人已經變得夠精明,足以分辨「漂綠」和價值創造之間的差異。

不過現時不少聲稱已實踐改善 ESG 的企業,仍停留於花錢贏得 ESG 奬項、成立有形無實的 ESG 委員會、放大性別和種族多元化,對於公司實質轉型走向永續沒有幫助;同一時間也有很多上市公司遵循一種「符合基本要求即可」的態度,只做有限度披露,監管機構沒有要求,就無意主動作出改善,只當 ESG 是手機保護殻,是一種對商譽的保護措施。

事實上,早幾年在歐盟擴大股市對 ESG 披露後,也有研究指出股市對 ESG 透明度高的企業有正面反應,並對 ESG 做法薄弱的企業有負面反應。這或多或少反映出 ESG 資金愈來愈多,話語權正逐步增加,要吸引到這些資金進駐,企業只好乖乖永續轉型。

對此,外界現時普遍相信 ESG 能夠提升企業的護城河,帶來一系列好處,當中包括:

  1. 聚焦 ESG 能降低融資成本,兼且提升公司估值
  2. 有利企業保護本身的估值,監管機構逐步提升市場對 ESG 的要求
  3. 有助維持股東對董事會的滿意度
  4. 促使企業走在趨勢前面,以獲取投資人對願景和未來的長線計劃

但現時坊間對 ESG 最大的爭議,在於 ESG 只是發達國家才關心和有利的事情。一直以來,我也認為 ESG 是一個提升落後國家成本的遊戲,這個概念對於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幫助很少,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因而有學者倡議,要設定具發展國家特色的 ESG 標準,以讓世界變得更「公平」。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議題。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