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芹:慈善機構也應迎接數碼轉型浪潮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數碼轉型這個概念,對於不少朋友而言都可能有點陌生,又或者覺得過於空泛。但事實上,早在疫情之前,世界各地就已積極推動其數碼轉型計劃。以新加坡為例,當地政府早於 2014 年宣佈啟動智慧國家計劃(Smart Nation Initiative),在疫情下更是加快了步伐,進一步推動有關的進程,不論是當地政府、企業以至社企、教育機構,都有參與這數碼轉型的進程。

但數碼轉型到底是怎樣的一件事呢?農曆新年後,我就到了新加坡,在一家連繫亞洲區內公益慈善機構和創效投資者的合作平台工作,參與機構內的數碼轉型團隊,學習到不少新的知識和技能,當中就有幾點值得跟讀者分享。

首先,推動數碼轉型是重要的,但不應抱著羊群心態,盲目地購買一些科技方案、發展手機程式等等。數碼轉型的目的,一方面是提升機構的生產力,改善流程,另一方面也是一個機構發展策略的一部分,所以在推動任何一個方案之前,先跟持份者好好溝通,了解他們的願景和團隊需要,才是最重要的事項。舉個例說,如果一家機構只有數百個會員,資料簡單,其實用不著購買昂貴的客戶管理軟件(CRM software),反而好好整理現有的資料,定期更新,可能是更實在的做法。

第二,我們需要以數據為本,好好記錄不同時期的修訂,以更有效地量度工作成效。不少機構推動數碼轉型的其中一個問題,是負責的同事離職了,接手的同事無從入手,之後就把項目擱置。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專案文件的紀錄開始。以我新加坡工作的機構為例,我們就有把系統的修訂透過簡單的網上文件作出紀錄,提升透明度之餘,亦讓接手的同事清楚知道項目的進度和過去的發展。

最後,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鼓勵創新的文化環境,因為說到底,要推動數碼轉型,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用家的投入和參與,不然再強的軟件,再多的功能,其實都只會被浪費掉。所以,找對合適的對口、適度的員工教育以及持續的培訓,讓不同員工都熟習不同的數碼工具,成為公司運作的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數碼轉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社創發展策略顧問,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專門研究非牟利組織的發展。曾走訪全球30多個國家、地區尋找社會創新的故事,並為多個社會項目的慈善組織的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