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布賴特:首位美國女國務卿與現今世界秩序

A+A-
1997 年,奧爾布賴特於一個記者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 1997 年至 2001 年克林頓主政時期,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在 3 月 23 日因癌症病逝,終年 85 歲。奧爾布賴特縱橫美國外交界數十載,出任過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等重要職務,亦是歷來首位女性國務卿。就讓我們了解這位傳奇女子的一生。

奧爾布賴特在 1937 年於布拉格一個外交官家庭中出生。1939 年納粹德國吞拼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一家人開始四處流亡。二戰結束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勢力上台,他們只好繼續流亡,在 1948 年抵達美國申請難民資格,1957 年正式成為美國公民。「英國廣播公司」撰寫的訃聞形容,奧爾布賴特的故事,是美國故事的典範。一名難民之女可以一步步往上爬,成為美國國務卿,協助重構後冷戰的世界秩序。

今天俄烏戰爭成為世界焦點,奧爾布賴特正正是北約東擴的重要推手。1999 年,她力主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約,同年又遊說克林頓軍事介入南斯拉夫在科索沃的種族滅絕行動,最終北約連續 78 日空襲南斯拉夫。那次是北約首度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兼在沒有成員國受襲的情況下,對別國使用武力;反對者便批評科索沃戰爭是「奧爾布賴特戰爭」(Albright’s War)。結果,南斯拉夫軍隊撤出科索沃,時任總統米洛舍維奇後來被告上戰爭法庭,科索沃在 2008 年宣告獨立。

90 年代中前期,美國對盧旺達和波斯尼亞的大屠殺視而不見,但到奧爾布賴特時期,美國重拾勇武一面,果斷介入科索沃危機。「路透社」報道,奧爾布賴特曾經諷刺一名國防部首長,問他手握過百萬全副武裝的士兵,卻無用武之地,那有甚麼意義?1996 年,古巴政府擊落了兩架美國民用客機,奧爾布賴特在聯合國砲轟古巴「這不是有膽行為,這是無膽匪類」(This is not cojones, this is cowardice),cojones 一字在西班牙語解作睪丸。

奧爾布賴特形容自己的外交理念為「務實理想主義」(pragmatic idealism),在那個年代,美國不單高呼民主自由的口號,當外交政策失敗時,會更進取地以武力平亂。不過勇武背後亦有遺憾,她在 1996 年出席知名時事節目「60 分鐘」時,曾被質疑美國制裁伊拉克令近 50 萬兒童死亡,比廣島核爆更嚴重。奧爾布賴特堅稱那是艱難決定,但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2020 年,年過 80 的她為當年言論致歉,形容自己「極度愚蠢」(total stupid)。

奧爾布賴特離世,美國跨黨派重量級政客齊聲悼念。克林頓夫婦讚揚她是歷史上最出色的國務卿之一,是一位非凡的偉人,形容其「完美契合」(perfectly suited)自身所服務的時代,因為她深切知道美國政策有能力左右全球人類的命運,而她視工作為己責,亦是一個機遇。喬治布殊稱讚奧爾布賴特深明自由社會對世界和平的重要;而奧巴馬也表揚奧爾布賴特是一位開拓者(trailblazer),是「民主價值的冠軍」(a champion for democratic va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