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眾議院長訪台,落地吃過雪榚,參觀了幾個景點,馬不停蹄地又起飛去日本。事前萬分緊張的台海大戰沒有實現,只是再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的「你走著看」。

兩岸三地的網民反應成了對比。大陸小粉紅崩潰倒地,無法接受國家原來硬不起來,但同時有比較清醒的人,勸說大家不要太激動,因為在外面丟的臉,往往會透過關門打自己人發洩。港台的反應則如慣例,嘲笑中國的警告只會以又一次的強烈譴責作結。西方人如果看得懂中文,可能會覺得兩岸民眾的反應不可思議,竟然對戰爭爆發如此熱衷,想不到華人甚是好戰。

某程度上,這種叫囂並不是真正的「好戰」。在小粉紅的眼中,對台灣出兵不會成為戰爭,國家軍隊強大無敵,在真正打起上來之前,就已經成功「平亂」。有點像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邏輯 —— 那不是戰爭,只是一次特別軍事行動。沒有來往的交火就不是戰爭,當然自己也不用上戰場。在家中收看共軍進入總統府的直播,順便趁「武統台灣折扣」在美團下單。

至於港台兩地的嘲笑,並非源於「希望打仗」,反而是「希望盡快結束戰爭」。對於歐美而言,二戰隨著希特拉和墨索里尼死亡而結束,冷戰也隨著蘇聯解體及柏林圍牆倒下而過去,剛剛的 30、40 年都是相對和平的日子。然而對於東亞 —— 尤其台灣、南韓、香港這些地緣政治緩衝區而言,冷戰從來沒有過去,只不過是換了個形式存在,繼續籠罩著無比脆弱的日常生活。

戰爭成為了老是常出現的預言,緊急狀態也就成為了生活。因為危機的根源永遠都在外部,使你很難透過內部的手段改變社會。日子累積下來,為了應對外部的永恆危機,許多本來不合理的事情,更加慢慢地變得合理。所以,東亞國家即使有民主體制,都是畸形的,你不可能無視隨時有機會射來的導彈,單純專注國內社會福利。這也導致許多內部社會問題,其根源其實都是地緣政治問題。

關於終結地緣政治問題的方法,最理想固然是談判,但這明顯是個不切實際的大話。於是,結束的手段只剩下開打 —— 最粗暴地打破僵持幾十年緊急狀態的方法,即使無法預料衝突的結果,但起碼存在了結的可能性。

雖然戰爭試探大多是悲劇,但對於生活在這地域上的人,都把潛在的悲劇理解成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