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行李登機,規管愈來愈嚴格?

A+A-
政府放寬入境防疫規定後,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公司櫃檯情況。 圖片來源:Marc Fernande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政府放寬防疫規定後,香港人爭相訂機票外遊,但「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Christopher Elliott 發現,不少航空公司的手提行李規管更為嚴格。有業界人士相信,愈來愈多公司傾向增加行李收入,增加行李相關雜費,以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

洛杉磯電視台顧問 Brad Ritter 早前表示,在登機閘口看到地勤人員嚴格執行公司規定,檢查旅客的隨身行李重量及尺寸,要求旅客支付額外費用。數星期後,他又再次目睹閘口地勤人員,攔截一名攜帶隨身行李的旅客登機,該名旅客其後瘋狂轉移行裝,試圖減輕手提行李的重量。

Elliott 發現,上述似乎不是個別情況,不少人以為航空公司嚴格管制行李,與燃油價格上升有關,但這可能不是直接原因。美國卡尼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商學院市場學副教授 Jeff Galak 指出,航空公司愈加發現嚴格管制隨身行李,可迫使旅客額外付費以購買行李配額,從而榨取更多收入。

旅遊業顧問企業 CarTrawler 及 IdeaWorks 報告指出,去年全球行李費高達 209 億美元(約 1,640 億港元)。去年愛爾蘭航空(Aer Lingus)開始規定,乘搭歐洲境內航班的旅客,如要攜帶 10 公斤內的隨身行李,必須以 5.99 英鎊額外購買「優先登機隨身行李」服務;亞洲航空(AirAsia)則容許旅客以付費方式,把 7 公斤隨身行李重量上限提升一倍。

根據疫情前的慣例,廉航通常在行李收費上最進取。以美國廉航 Spirit Airlines 為例,行李收入由 2007 年的 2,890 萬美元,升至 2021 年高達 6.63 億美元,每名乘客平均要支付 21.51 美元(約 167 港元)行李費,冠絕全球;2010 年為行李收入最大增幅,事關該航空公司當年向大型隨身行李加價。

然而,經歷過兩年的旅遊業寒冬,愈來愈多航空公司都利用行李收費謀利,航空保險公司 Faye 創辦人 Daniel Green 懷疑,航空公司想要藉以彌補疫情期間的龐大損失。但他同時警告,普遍旅客都認為隨身行李收費不合理,可能惹更多消費者不滿。

參與研究行李收費的 IdeaWorks 總裁 Jay Sorensen 建議,疫後旅客帶少點行李,他與妻子在英國度假兩星期,便各自攜帶中型行李箱與小背包,並且聲言:「我們計劃在逗留期間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