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蚊蚊:旅行的意義

A+A-
在尼泊爾 Poon Hill 登山。

一晃三年,終於可以坐飛機去旅行了,看到朋友們在搶機票,尤其是台灣的友人們,很瘋。機場回復人滿為患的新聞,覺得過去是作了一場惡夢而不真實。我們到底是如何渡過的?因為我這 2 年在台灣唸書,去玩坐過內陸機,然後之前短暫回港探親也算飛過;所以就不是太期待坐飛機。

執筆之際我又即將出發了,今次是為了工作,但也算是自己的旅程吧!工作完成後會留下來繼續待一下。

收拾行李時發現,因為太久沒有旅行,很多旅行衣物和運動用品都不知丟到哪裡,花了好多時間尋找或重買。要去再拍證件相,兌美元現金,連錢都不知放在哪,簽證的規定都忘光。一雙鍾愛的旅行靴子發霉爛掉了,畢竟都已 3 年。

然後發現航空公司的行李上限居然偷偷減少了 7 公斤,因為我之後有自己的行程,也需要帶厚衣物,看來要跟行李好好搏鬥一番,才能輕裝上陣。

記得 10 年前去長途 backpack 8 個月,帶了一個 60 L 的藍色大背囊,身家財產也都在這裡面,有鞋、裙、厚衣、手信,居然還有一條幾米長的印度紗麗和幾瓶小小的恆河水。生活所需,原來在一個背包裡面都應有盡有,無論是甚麼人,都只得一個身子,穿一件衣服,一餐吃一碗飯,晚上也只能睡一張床。有時想起來,也想回復這樣簡約的生活,不要再買無謂的東西。

不過最驚訝的是,這個 15 公斤的大背包我居然背得起來。現在減半我都做不到。

而人老了,也愈來愈「龜毛」和講究,登山鞋、防風衣、背包,連襪子都要買排汗吸臭的純羊毛襪。明明年輕時,甚麼都不用帶就可以上山了。記得 10 年前第一次去 4 天的長途登山旅程時,懶得做功課,就盡信了一位當地朋友,以為真的很容易,就一副城市裝扮上山,普通運動鞋,幾件短袖和薄風衣,還穿一條鬆垮垮的飛鼠褲子,這樣走了 4 天,還好雨下得不算多。晚上在山上冷得索索叫,摸黑起來上山看日出那一天最冷,拍了照片就趕快衝下山。只記得很冷,日出都不怎麼深刻了。

不過年青真是好,身體強壯才頂得住,可以說走就走,很瀟灑。

放暑假的時候,我有看去泰國的機票。嘴巴上說想去,但一直沒有買下機票。總覺得,可以再等一等。以前的那種衝動都沒有了。

旅行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再一樣。我也不可能再像以前,動輒數月在外地旅居而心安理得。現在心頭牽掛的事情很多,經歷許多生離死別;如果有時間,我寧願多待在家人、朋友,還有貓咪的身邊。旅途一樣會繼續,但是會縮短很多。短短充電一下就夠;一個人獨處的時間,現在不再需要這麼多。

今次工作行程完結後,我安排了回家的行程。其實開放對我來說,最興奮是可以變回從前,飛來飛去,又可時常回家的狀態。

但世事有這麼完美嗎?這都是過分樂觀。不過且行且珍惜,可以回就多回,可以見就多見。

生活依然繼續,世界依舊旋轉,但畢竟再無法回到 19 年之前,那種無憂無慮的旅行心情。

有朋友問,旅行打卡分享到底是為了甚麼?旅行的意義,原來在於可以回家;有家可回,旅行才能稱之為旅行,才能為旅者帶來愉快幸福的各種正面意義。

若沒有這個前題,一切都只是無情的漂流。

我想了一下,若果故土不再能安居,那麼旅行的意義,就是去看看世界那些經歷過苦難的人們,向他們好好學習,到底是如何堅強地生活下去。

在再次相見之先,我們都好好照顧自己。祝大家旅途愉快。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旅行打雜寫作人,一舊雲旅行者雜貨店店主,輕背包文化旅行體驗公司創辦人之一。現旅居台灣。 曾任雜誌編輯及電視主播記者。 2011 年辭職脫離辦公室,開始浮遊旅居生活,投入自由文字工作。 著有台灣出版,記錄西藏尼泊爾印度215天陸路見聞《旅活》, 以及合著《良業遊民》。 曾主持香港電台 <城市遊棄>,<自遊香港>, 以及ViuTV <404不存在的國落>,<返鄉下>等旅遊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