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有人不幸遇上意外,受苦的不單單是當事人,還有當事人的至親,他們可能要充當照顧者的角色,長時間守候照料當事人。近年,愈來愈多心理學和公共衛生專家關注這班照顧者的身心健康,有學者就專門研究「照顧者壓力症候群」(caregiver stress syndrome),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
以色列海法大學物理治療教授 Eli Carmeli 形容,這班照顧者是「隱形的一群」(The Invisibles)。全球多國人口老化不斷持續,醫學技術進步令人們愈來愈長壽,留院時間卻愈來愈短,很多時長期病患者都要留在療養院或者家中,照顧他們的責任就落在親友或者私人看護身上。在 2009 年,美國有超過 6,000 萬家庭照顧者,長時間提供無償的照料工作,由日常家務到洗腎等醫療護理,這些服務加起來可以總值 4,500 億美元。
Carmeli 續指,照顧者要長時間照料身邊人,過程中會感到極大壓力,很容易引致抑鬱及其他身心反應;這些反應都可泛指為「照顧者壓力症候群」。根據美國非牟利組織 Today’s Caregiver 的數字,大約有 40% 到 70% 的長期照顧者受到抑鬱困擾,另外有不少人因為龐大的壓力而產生焦慮。其他常見的「照顧者壓力症候群」症狀還包括暴躁、身心疲倦、高血壓、糖尿病和免疫系統失調等等。該機構強調,長時期的無償照顧,不單影響心情,更加威脅個人健康和福祉。
Today’s Caregiver 的報告指,照顧者會因為工作過於繁重而直接導致疲勞過度。與此同時,照顧者可能會在漫長的戰鬥中,迷失了自己的身份和邊界 —— 究竟自己是照顧者,抑或是伴侶或子女?照顧者常常會對自己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望,覺得自己可以處理好一切工作,拒絕尋求外界幫助,不想成為其他人的負累。當然,除了日常照顧工作外,這些患者的親友也要為財政和資源問題所苦惱,令壓力不斷累積。
Carmeli 指出,照顧者需要更多資訊和訓練,學習如何進行護理工作,尋找價格相宜的社區資源,以及認可自己所做的工作是重要和有價值。可是到目前為止,照顧者還是「隱形的一群」。她呼籲政策制訂者要正視問題,建立一套清晰、有系統的制度,了解照顧者們關注甚麼、有甚麼需要、眼前有甚麼障礙和機會。她認為正因為缺乏一套能夠有效支援照顧者的宏觀政策,照顧者們會感到困惑、迷惘、失落,以及自我管理失當。
Today’s Caregiver 則提醒,當照顧者們發現自己出現「照顧者壓力症候群」的症狀,應該讓自己休息一下。他們要明白自己並非萬能,若有需要,應該尋求相關部門、家人、朋友和支援組織的協助。照顧者之間也可以建立互助網絡,互相支援。除此之外,照顧者也可以嘗試用其他服務分擔工作,例如送餐、成人日間照顧服務等等。各位照顧者要把自身健康放在首位,因為只有自己健康才可以照顧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