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居民如何透過科技,民主參與世遺旅遊規劃?

A+A-
位於扶餘郡的百濟文化園區。 圖片來源:Stock for you/Shutterstock

要重振旅遊業,純粹解除防疫限制是不夠的。韓國就有世界遺產城市為吸引觀光客到訪,推出新旅遊應用程式,並邀請當地居民參與民主決策,務求平衡旅遊業與居民需要,讓文化遺產與現代居民生活共存。

百濟歷史遺跡地區(Baekje Historic Areas),位於南韓中西部山區,包括有 8 座建於公元 475 至 660 年的考古遺址,如公山城、宋山里王陵、扶蘇山城等,全部屬於朝鮮半島最早三大王國之一百濟王朝的晚期遺產,反映其屬於東亞藝術與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巧妙轉化中國建築與藝術。

其中三座百濟舊都公州(Gongju)、扶餘(Buyeo)和益山(Iksan),如今有多達 44 萬人口居住。隨著時間推移,益山市蛻變成工業城市,公州市和扶餘郡則發展旅遊業。當地在 2015 年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但居民人口減少之餘,旅客流量停滯不前,每年約 150 萬人到訪,大多數不會停留超過一天。

相比之下,作為新羅王國古都的慶州市,每年卻有超過 1,000 萬遊客到訪,人數每年增長 12%,更吸引不少年輕旅客來體驗古老與現代的交融,韓國稱呼這些追求非典型體驗的年輕人為「MZ 世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韓國委員會高級項目專家、建國大學世界遺產研究兼職教授 Jihon Kim 在學術交流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指出,慶州市的成功,促使公州市和扶餘郡推行新推廣計劃,稱為「智能城鎮挑戰」(Smart Town Challenge)。

位於扶餘郡的百濟文化園區,其中重現的百濟時代民居。 圖片來源:Stock for you/Shutterstock

該計劃於 2020 年底啟動,透過使用計劃的應用程式,遊客可解讀遺跡背後故事,還有旅遊設施資訊,如公共出租單車、停車場及儲物櫃等。計劃不但連接線上線下服務,鼓勵遊客在公州與扶餘逗留更長時間,其規劃更兼顧民主原則,邀請當地居民表達意見,讓旅遊業發展符合他們的日常生活需要。

雖然疫情為交流帶來障礙,但當地義工建立線上討論平台「Living Lab」,成功在去年舉行 4 次聚會,最後開發 3 個手機應用程式。當地居民亦有參與新服務的測試,其中一名公州市民 Jinhee Park 回應稱:「我希望看到我的城市更友好和更便利,遊客可以逗留更長時間。我親身測試了新公共電動單車,對於自己的意見得到落實,我感到十分欣慰。」

韓國其他世遺城市都有類似實驗,同樣有邀請居民參與決策過程。2020 年韓國政府通過「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和利用特別法」(Special Act on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Use of World Heritage),要求各城市推動居民參與保育及文化遺產推廣。慶州的「智能旅遊城市」計劃,就打算建立元宇宙網上空間,開發應用程式時亦有邀請居民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