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AI 開戰:藝術家捍衛創作的新武器

A+A-
圖片來源:PeopleImages.com – Yuri A/Shutterstock

透過網上數據深度學習,AI 生成的藝術作品矚目全球。但接連有藝術家控訴,作品被盜取以訓練 AI 模型,以致獨特畫風被 AI 複製。有團隊為此研製新平台,讓藝術家在知識產權受保障下發表作品,以免畫作淪為訓練 AI 模型的素材。

過去一年,AI 造圖技術層出不窮,如 Disco DiffusionMidjourneyDALL·E 2 等,用家只要輸入連串文字,便能夠生成多幅圖像,模仿不同藝術家風格。過去,很多藝術家都樂意在網上分享作品,期望得到更多工作機會,如今卻要憂慮上載作品到互聯網,變相壯大造圖 AI 的數據庫。

去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報道,波蘭藝術家 Greg Rutkowski 為多款電子遊戲畫插圖成名,如「地平線:西域禁地」(Horizon Forbidden West)和「美麗新世界 1800」(ANNO 1800)等。奈何,去年推出的 AI 藝術生成器 Stable Diffusion 竊取其作品進行訓練,如今已可完美複製其畫風,觸發侵犯知識產權爭議。

Rutkowski 最近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坦言,少了新晉奇幻小說作家邀請他繪畫封面,他批評 AI 使用的數據庫資料,是未經藝術家同意下建立。縱然 Stable Diffusion 在英美亦因此面對愈來愈多法律訴訟,控方包括著名圖像交易公司 Getty Images,但幕後企業 Stability AI 最近卻成功集資 1.01 億美元,公司市值估計超過 10 億美元。

干擾 AI 認知的新工具

為保障藝術家作品不被 AI 竊取,芝加哥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Ben Zhao 與研究團隊正研發新平台 Glaze,旨在阻止 AI 學習特定藝術家風格。過程中,團隊向超過 1,100 名藝術家進行調查,又與藝術家 Karla Ortiz 緊密合作,試圖了解插畫界和藝術界的需要。

日後,藝術家可以把作品上載到 Glaze,然後申報不同於作品的藝術風格,平台將會在像素層面上對作品進行改造,以擾亂竊取作品的 AI 認知,以致無法模仿繪畫的風格,但人類肉眼不會看到畫作有任何異樣。

提供行內意見的藝術家 Ortiz 控訴,AI 公司收集不屬於他們的數據。「這些數據就是我的作品,那是我的生命,就像我的身份認同。」芝加哥大學團隊承認,沒有一勞永逸的避險辦法,將來 Glaze 可能會遭新技術反制。但 Zhao 認為,此舉至少可在法律與政策跟上時代步伐之前,為藝術界爭取多點時間,嘗試保障知識產權。

Stability AI 回覆訴訟時反指,控方對生成式 AI 運作與版權保障有誤解。紐約大學知識產權法教授 Jeanne Fromer 亦認為,公司其實有很強的法律理據,因為藝術家本身就是通過大量臨摹現成作品,學習不同風格再創作新藝術品,「所以在某種抽象層次上,你確實可以說,機器是以同樣方式創作藝術」。

不過,她同意制訂知識產權法的初衷,理應是保護和鼓勵人類創意,而藝術創作本身,牽涉到定義人類社會的基礎。美國版權法學者 Raymond Ku 則推測,AI 公司最終可能發展「私人合同制度」,給予原作者一定補償,類似音樂人從串流平台所得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