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環保與教育:市區農莊作為幼兒園

A+A-
正在布魯克林植物園 Discovery Garden 中學習的孩子。 圖片來源:Brooklyn Botanic Garden/Facebook

香港近年出現不少親子農莊,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可以更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學等大型機構也會發展天台耕作,讓員工可以抖抖氣。人們意識到耕種農作物不單能生產糧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在世界各地,愈來愈多教育學家和建築師亦正思考,如何結合市區農莊和幼兒教育,鼓勵幼兒全人發展

學前農莊是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在 1996 年到 2000 年,挪威生命科學大學(NMBU)展開一項名為 Living School 的實驗計劃。研究團隊認為「綠色關懷」(Green Care)可以促進兒童健康發展,而這是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他們希望建立一套全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小孩與大自然的感通互動關係,於是想到以耕作作為介入方式,既能令小朋友接觸大自然,也讓他們了解日常食物究竟從何而來。後來計劃改以 Living Learning 名義運作,為學前學校提供農業班。

自此之後,愈來愈多市區農莊和植物園投入教育工作。紐約的布魯克林植物園曾經發起 Campaign for the Next Century 運動,希望喚起人們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其中作為計劃一部分的 Discovery Garden 於 2015 年首次亮相。「紐約時報」曾讚揚計劃讓小孩子親近大自然之餘,又沒有一般兒童公園把自然元素過分簡化的問題。而在阿特蘭大的 Patchwork City Farms 也提供很多學童課外計劃,讓他們一嘗自給自足,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而在意大利,由四名建築師組成的工作室 Aut Aut Architettura 曾發起名為 Nursery Fields Forever 的未來農莊兼幼兒園項目,嘗試把市區農莊與育兒所結合,鼓勵全人發展,項目更贏得當地的 AWR Competitions 建築設計獎。發起人之一 Jonathan Lazar 向「彭博社」表示,城市環境令萬物的自然過程都變得不起眼,然而,認識自然對我們的世界認知極為重要。他希望可以打破教育與大自然間的壁壘,把學校與農田合而為一,課程內容隨自然規律四季更替。

他抱怨,在現行主流的學前教育體制下,孩子們都被困在班房內,草葉都被鎖在窗外,連樹木的影子也看不見,如果孩子們想親近動物,就只能到動物園去。由於缺乏對世界的直觀經驗,慢慢地,小朋友對世界的運作滿是錯誤認知。他續說:「你我身邊總有這樣的孩子:從未想過他們每天飲用的牛奶取自於牛,也未曾想過每日品嘗的豆是從罐頭以外的地方發芽的。」透過親近大自然,小孩才能在生理、情感及認知層面得到更好發展。

Patchwork City Farms 的創辦人 Jamila Norman 與 Lazar 一樣,堅持農業耕作是教導我們下一代如何與自然互利共生的好方法。她對媒體 Modern Farmer 說:「有時候,孩子們見到食物原來是從地面生出來,頓時感覺噁心,但我們要教導他們,這樣的話事情更好」。Lazar 又指,幼兒教育加入環保元素,可使小孩明瞭預先包裝和加工的食物,以及外判勞工所帶來的禍害,把自覺環保的理念,重新嵌入城市結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