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塑膠問題成為 2023 年美國股東會 ESG 焦點

A+A-
圖片來源:Vitaly Fedotov/Shutterstock

踏入股東會的季節,不少打著 ESG 旗號的機構投資者也會趁機發揮一下影響力,向一些 ESG 表現強差人意的上市公司投下反對票,雖然 ESG 議題現在政治化,但站在捍衛人類危機角度上,石油企業及其產業鏈似乎仍會被人聲討。

2023 年美國關注的環境(E)和社會(S)問題有增無減,有關設定或加強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減少塑料污染、性別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政策,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提案將會增加。

也難怪「減少塑料污染」的倡議正在增加,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全球塑料產量在 2000 年至 2019 年間翻了一倍,從 2.34 億噸增至 4.6 億噸。

背後原因第一是源於 4 月中,G7 國家承諾在塑料污染方面制定目標,承諾到 2040 年消除塑料污染。不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公約已於去年底得以落實,當中一些框架如「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預料將揭示公司對自然的影響和依賴。

另外歐盟即將出台一些要求企業和基金,進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披露的監管,相信會令不少 ESG 基金提早識別相關 ESG 風險,為未來做好部署和應對方式。

塑膠的禍害,不但因為物料難以分解,對環境造成負擔,更甚者是因為約 98% 的塑料產品是用化石燃料生產,有見及此,有些國家和地方就選擇斬腳趾避沙蟲的方式去「搞環保」,略有囫圇吞棗的意味。

上週香港立法會進行「2023 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的公聽會,條例「一刀切」要求廢除即棄餐具,全面擁抱由紙、竹、木製成的產品,看似有想法,實質上卻是錯過環保科技的大商機,因為現時已研發出不少「改性」(chemically modified)技術,產品已能夠做到「可堆肥」,較以往的「生物降解」來得更環保,切合循環經濟。

可惜的是,不論是政府抑或環保組織,關心的還是一蹴而就,前者就提倡用紙、竹、木;後者則反對所有可降解物料,主張推動借用及重用餐具。沒有深層思考過,香港要有立足之地,就要行一條最新的道路,而不是選擇一條容易、簡單的道路。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