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MSCI 一舉下調基金 ESG 評級玩弄投資者

A+A-
MSCI 行政總裁 Henry Fernandez。 圖片來源:Mohammed Almuaalem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ESG 黑天鵝!MSCI 最近一舉下調 3.1 萬個基金的 ESG 評級,要求基金達到更高標准才能滿足 AA 或 AAA 評級,惹起市場嘩然,但也反映出 MSCI 這名「球證」執法來得有點主觀和隨意,似乎有檢討的空間。

現時監管機構似乎對評級機構的監管仍然不夠嚴格,這一點之前在「ESG 評級亂象成監管機構眼中釘」也提過,2021 年 9 月國際證監已提出諮詢,如建議評級機構應盡量使用透明和清晰的方法,且利用公開披露的信息去發行高品質的 ESG 數據產品,以確保評估的獨立性,不應受政治、經濟壓力,或公司的業務及財務活動等影響。

不過有關做法似乎未見成效,繼在 2021 年「彭博商業周刊」揭發,MSCI 市佔率近 6 成,且多達一半的公司因方法的變化而被 MSCI 升級,僅僅 2 年後,新一輪的變化帶來大規模的評級下調,再次印證了一台獨大的可怕。

一直以來,評級機構像黑盒,外界難以得知背後的邏輯,被評級的公司和基金,往往也難以上訴得直,也難怪市場人士一直抱怨和半說笑道出,未知是否要光顧MSCI其他ESG服務,評級才有望得以提升。

不過評級機構的問題,不單止 MSCI 獨有,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2022 年的一份報告,評級機構處理測量風險或影響的高度不一致,被指缺乏共同的標準和透明度,隨時導致股票和債券錯誤定價,從而破壞投資經理的有效決策。

有意見就認為,迫切需要是監管干預,建立穩定、可信的 ESG 評級體系,需要讓外界明白背後機制,以作出預測。

第一步是確保所有 ERP 使用的方法都是透明的,並且從一開始就經過獨立驗證。監管機構應要求 ERP 提供具體和結構化的證據,以支持指定的評級及其標準的有效性。

最後就是同時應考慮採用「雙重重要性」的概念,意思是指企業不僅需要報告環境問題對其業務可能的影響,還需要報告他們自身的環境和社會足跡,以揭示企業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