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島原爆圓頂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呼籲全球和平及無核化,為 G7 峰會圓滿落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親臨會場成為今屆峰會焦點,他亦把握機會爭取與會的發展中國家支持,但會晤成果並不顯著。有專家就分析,為何爭取阿拉伯、拉丁美及非洲國家支持,成為澤連斯基難以達成的任務。
峰會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與部分領袖提議起草「聯合公告」,以示 G7 一致支持烏克蘭和平,內容有別於中國及其他國家提出的和平方案,有外交官稱為「廣島和平原則」,奈何聲明失敗收場。依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新聞發佈會,公告原本包含 4 大原則,包括重申「聯合國憲章」與法治的重要,以及實現與烏克蘭團結一致的初衷。
由於 G7 過去被嘲為「發達國家俱樂部」,近年都積極邀請發展中國家參與,今屆與會的非 G7 成員國就有印度、巴西、南韓、越南、澳洲、印尼、非洲島國科摩羅(Comoros)和南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Cook Islands)。岸田文雄原先宣稱,澤連斯基不大可能親身出席,但他還是意外現身,成功與 G7 成員國、印度和南韓領袖雙邊會談。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澤連斯基會面期間,討論到烏軍擊退俄軍的進度,莫迪強調會致力與烏克蘭解決衝突,又聲稱有改革聯合國制度的必要,承認俄羅斯的安全理事會成員資格為制度帶來限制。
儘管莫迪表現友好,但印度其實從沒有譴責俄羅斯入侵,甚至增加進口俄羅斯燃料。即使印度加入美國、澳洲和日本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抗衡長久以來的勁敵中國,然而基於經濟考慮和不結盟運動的歷史傳統,印度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始終模糊,與美俄保持經濟和安全聯繫,但又避免達成正式協議,大大局限了澤連斯基的遊說成果。
「烏克蘭要擺脫帝國主義壓迫」
澤連斯基與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會晤未能成事,同樣出現羅生門 —— 是盧拉拒絕邀請、抑或雙方日程有衝突,背後原因眾說紛紜。有知情人士透露,馬克龍曾懇求盧拉參與會面,澤連斯基被問及是否對此失望時則表示,盧拉才應為無法會晤而失望;巴西官員卻強調只是日程安排上有衝突,本身已經為會談準備就緒。
盧拉就俄烏戰爭發表的言論,特別是對克里米亞主權、以及西方國家在戰爭的角色,向來引起西方國家警惕;早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訪問期間,盧拉又為對方鋪設紅地毯大舉歡迎。正如聖保羅 FGV 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 Oliver Stuenkel 在「外交政策」雜誌所指,巴西和俄羅斯有長久而穩固的關係,親俄立場不能簡單以誤信俄羅斯政治宣傳作解釋。
事實上,在 G7 峰會前夕,澤連斯基亦有現身沙特阿拉伯吉達港,出席 22 個中東和北非國家領袖參與的阿拉伯聯盟峰會(Arab League)。澤連斯基棄用西方民主價值觀的敘事,巧妙地強調烏克蘭是擺脫帝國主義壓迫,以迎合發展中國家的反殖民傳統;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韃靼領袖 Mustafa Dzhemilev 亦有隨團出席,澤連斯基藉以強調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接連迫害當地的穆斯林少數民族。
這些另類戰爭敘事,確實可能引起阿拉伯世界與穆斯林關注,但地緣政治風險諮詢機構 Gulf State Analytics 行政總裁兼創始人 Giorgio Cafiero 接受美國媒體 Vox 訪問時指出,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早就下決定,要對烏克蘭戰爭保持中立,他們堅信這是歐洲危機,阿拉伯國家不應該歸邊。澤連斯基的遊說技巧再高,都遠遠不足以打破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例如阿聯酋便利用制裁之機,與俄羅斯展開雙邊貿易,去年雙邊貿易增長多達 68%,達到 90 億美元。
懷疑西方自由世界秩序,加上與俄羅斯牢固經濟聯繫,使得很多發展中國家避免公開支持烏克蘭;而俄羅斯在非洲、拉丁美洲及阿拉伯世界都有政治宣傳機關,亦叫當地人對這場遠方戰事抱持懷疑,使得澤連斯基要爭取支持,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