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異世界的語法

A+A-
GATE 的自衛隊在魔法世界暢通無阻;圖為劇照。

如果「穿越/異世界轉生」足以稱為一種文學類型,最近這 10 年應該是其興盛期。相信有閱讀流行文學習慣,尤其日本輕小說的讀者都體驗到。由 2000 年中期開始,這種類型在中國和日本零星冒起,由小說、動漫、到劇集,到今天幾乎佔了流行文化一大市場。雖然「穿越」和「異世界轉生」都不是新鮮事,「莊周夢蝶」與「桃花源記」某程度都是轉生和穿越,但,恐怕沒有人會將莊子和陶淵明看成小說家,所以在現代華文文學中,1994 年的小說「尋秦記」應該是開山祖師。而「古事記」中伊邪那岐尋妻,跑到黃泉之國找伊邪那美,也算是日本文字作品中最早的「穿越」,而 1979 年的電影「戰國自衛隊」又是另一個影像作品的起源。

「穿越/異世界轉生」的系譜留給文學專業的人寫,這篇文章是說異世界的語法,其邏輯推進一般是:主角因某種原因/方式跑到異世界,能力比當世界的人都強大,於是能人所不能的主角就踏上冒險之旅。故事因應對象讀者群的變化,會有不同元素替換,例如男性類的會加一堆美少女;女性類的又會放一堆美男;劍與魔法、機甲科幻、搞笑輕鬆等風格更是自由入座。然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主角普遍是一般人,卻在異世界所向披靡。跌部冷氣機也會壓死兩打的普通人在異世界無敵手,潛在邏輯是「現代人讓異世界人兩隻手也可以完勝」,這無疑是非常殖民主義的。因為異世界很落後,我單靠現代社會基本義務教育已經成為智者,縱使用異世界那一套系統,我也擁有絕對的優勢。

「異世界居酒屋」將日式平民食物塑造成異世界的珍饈;圖為劇照。

在日本的語境裡,這很容易就聯繫到戰後日本的國民身份認同的討論上。在 60 至 80 年代經濟欣欣向榮的時間,「脫亞入歐」日本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其他地區不是在打仗就是經濟落後日本。東南亞地區出現在日本影視媒體創作時,都是以發展低下的形象出現,所以「哥斯拉系列」中的怪獸多數都是從南面跑來 —— 未被開發的野蠻世界。國家經濟文化的差異被轉換成文明發展間的優劣,這一方面投射出對他者的征服,另一方面是透過他者襯托自己的發達。

然而在千禧年的背景下,泡沫經濟一沉不起,強者的餘裕在「失落的 20 年」中風化剝落。這份驕傲在文化表現中成為鄉愁,幻想自己的優勢仍適用。於是「異世界食堂」和「異世界居酒屋」將一般日式平民食物塑造成異世界的珍饈;GATE 的自衛隊在魔法世界暢通無阻;另外還有其他用手提電話變無敵、或者懂漢字就支配魔法的例子。這種感覺良好的鄉愁的例子還有 2010 年代開始「日本很厲害」熱潮(即吹奏日本的電視節目與書籍),此點另文再述。

「穿越/異世界轉生」是一種鄉愁式的作品,用意是肯定自我社會發展與文化的優勢,也是再構自我群體認同的手段。當普通人都能夠在外面獲得成功,國家整體更是不容置疑。當然,另一方面這也包含了「雖然我在社會中很普通,但跑到外面就很厲害」的自我安慰邏輯,始終流行小說是商業作品,讓讀者看得爽也是重要的考量。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