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誠實:腦電波盤問的破綻

A+A-
圖片來源:Brainwave Science
圖片來源:Brainwave Science

自 2003 年起,印度警方採用「腦指紋」(Brain fingerprinting)盤問技術,假如警方展示兇器或描述案發過程時,疑犯大腦釋放特定訊號,則表示對行兇有印象,腦指紋分析就能作為控方呈堂證據,研發者更聲稱準繩度 95%。不過,另有模擬實驗證明,口裡說不,身體也未必誠實。

偵查特定腦電波訊號「P300」,是腦指紋技術最常見的一種。當被喚起帶有強烈感情的記憶,例如聽聞或接觸到該事該物,腦電波訊號 P300 就會增強。印度警方則採用腦神經學家 Champadi Raman Mukundan 所研發的 BEOS(Brain Electrical Oscillatory Signature)測試,反覆檢視盤問期間疑犯腦部記憶部位的活躍程度。Mukundan 雖然對實驗準繩信心十足,但也認為測試結論不宜視作主要證據。

然而,美國一場心理實驗,正正指出腦指紋的盲點:「自然反應」未必自然。一班實驗者按照心理學家指示,構思犯罪過程之後,再選擇性遺忘。結果大部分測試者都能避過腦指紋的驗證。實驗初步證明,大腦的反應能夠被控制,腦電波並不如神經科學家所想般可靠。

新德里高等法院積壓案件要 466 年才能審結。 圖片來源:Supreme Court of India
新德里高等法院積壓案件要 466 年才能審結。 圖片來源:Supreme Court of India

現時新加坡、澳洲及部分美國州份的執法部門,正試驗腦指紋技術,會否普及仍未可知。至於印度,即使測試可信程度備受質疑,法院依然認證,或許有現實考慮。受資源匱乏、法律落後、法官質素低劣、司法人數不足等因素影響,印度審案效率奇低,自 1950 年積壓了數千萬宗案件新德里高等法院積壓案件則要 466 年才能審結,足以構成司法危機。腦指紋作為控罪證據,能夠加速結案,似乎又相當「科學」,自然受印度法院歡迎。其他國家有無必要效法,則要視乎國情,包括國民是否普遍「口嫌體正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