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 飲盡元素周期表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年毛澤東一句:「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天馬行空的靈感,「啟發」了南水北調的工程。

2002 年 10 月 10 日,藉北京取得 2008 年奧運會的舉辦權,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決策時既沒有工程可行性報告,也沒有工程環境影響報告。第一期工程於去年 12 月 27 日完工,開閘放水。一年過後,南水雖到,讓 1100 萬市民喝著南水,卻似乎無力全面滋潤北京市民的喉嚨、肌膚,北京仍處於缺水狀態。

究其原因,其一是北京市的用水量每年持續增加;其二,是輸水量較原定計劃少。根據報道分析,這可能是由於明渠設計及施工皆有問題,導致運水量遠較預期少(現輸水量,只佔目標輸水量的 23%)。

不過就算運水充足,水質仍成問題,包括藻類過度生長致水體帶有「土腥味」;但聞得到還好,另一隱憂是供水源頭丹江口水庫已被重金屬嚴重污染(2007 – 2010 年丹江口水庫部分時段水質為 V 類水,重金屬鉛和砷超標)。

以上所論述的原因及擔憂皆是建基於科學數據及分析,但其實工程起點,就沒有經過多少科學驗證。那是一人意志加上當時的盲目而定下的鴻圖偉業(起因),再接上 2008 奧運的崛起狂飆(動力及資金),再遇上改革開放的快速並帶點失控的工業發展而成(破壞)。從宏觀而言,南水北調正正體驗著中國近代國運:由具中國特式的社會主義,過度至徹底原始資本主義。

或許,南水北調是一條大業難竟的污水渠,將南方工廠的污染送回給北方過度發展的首都,更是見證及記錄近代中國營運的流水帳。滾滾重金屬黃水,不只供人憑弔,而是要大家在每一呷中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