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路透社

奧運期間,藥不可亂吃,hashtag 也不可亂用

假若你是公司宣傳人員,專門管理社交媒體帳號,接下來的兩個月真要小心為上。因為美國奧委會已經申請,將 #Rio2016 這個 hashtag 列入其註冊商標,以防非官方贊助商使用此 tag,在社交平台參與奧運的討論。主辦單位聲稱以客為專,確保投放巨額贊助費的企業,在曝光上獨佔鰲頭,但不少人批評此舉霸道,在網絡也想隻手遮天,對非贊助商趕盡殺絕,等同商業霸凌。

一次奧運會的贊助費,數以十億美元計,主辦單位為免得失這些「超級大客」,向來徹底封殺贊助商的競爭對手。譬如上屆倫敦奧運,麥當勞簽下獨家贊助合約,成為唯一獲准在賽館內賣薯條的零售商,主辦單位為保障其專利,就下令開幕式及閉幕式的工作人員,禁止購買 chips。隨著 2013 年,美國開始受理 hashtag 專利申請,「獨佔」奧運會的行為更是變本加厲。

如同「Rio 2016」字樣,奧運主辦單位亦將多個奧運相關 hashtag,申請為其註冊商標,確保非贊助商藉此在網上宣傳或討論。體育電視台 ESPN 就透露,在里約奧運開幕前,美國奧委會先向多間公司發信,警告他們別用旗下的社交網絡帳戶,提及任何奧運賽果、分享或轉發任何由奧運官方帳號的發帖、或使用 #Rio2016 及 #TeamUSA 等官方 hashtag。

Polo Ralph Lauren 是里約奧運美國代表隊的官方服裝品牌。圖片來源:路透社
Polo Ralph Lauren 是里約奧運美國代表隊的官方服裝品牌。圖片來源:路透社

雖然,主辦商收下巨額贊助費,就有責任保障贊助商專享權利,防止其他公司借助所謂的隱性行銷(ambush marketing),不出分毫就能沾奧運的光,為自己的品牌爭曝光搏宣傳。但美國奧委會禁用 hashtag 遭受多方炮轟,反對人士質疑,奧運會是網絡最熱門話題之一,但主辦方註冊為商標的 hashtag 過於廣泛,連 Olympic 及 Road To Rio 都在內,即使有公司單純用 #TeamUSA  ,來替美國隊加油,也會被視作侵犯專利。

美國 Santa Clara 大學法學系教授 Eric Goldman 更指,美國奧委會此舉是咄咄逼人兼無稽荒謬,「我認為試圖警告這些公司,不准在發帖中使用  #Rio2016 或 #TeamUSA 等 hashtag,此行為極可能是超出法律許可的範圍,而若有公司利用商標法的歧義,企圖打壓對社會有益的溝通,我會稱之為欺凌。」但這種奧運「霸權」,在開賽前就率先「揭幕」。

田徑選手 Kate Grace 獲得奧運出賽資格後,她的贊助商服裝品牌 Oiselle 為表祝賀,在其 Instagram 帳號貼出 Grace 的照片。但相中 Grace 所穿的衣服上,印有小小的奧運五環標誌,美國奧委會為此向 Oiselle 發出電郵,指該帖違反奧運的廣告條例,亦會誤導公眾以為 Oiselle 是官方贊助商,要求 Oiselle 在 24 小時內刪除照片。雖然 Oiselle 尚未刪除該帖,但部分有關奧運的發帖已被隱去。

雖然選手 Kate Grace 身上的奧運標誌小得難以看見,但由於 Oiselle 並非官方贊助商,所以仍被美國奧委會要求刪相。圖片來源:oiselle/instagram
雖然選手 Kate Grace 身上的奧運標誌小得難以看見,但由於 Oiselle 並非官方贊助商,所以仍被美國奧委會要求刪相。圖片來源:oiselle/instagram

老闆 Sally Bergesen 反駁,在選手備戰奧運的整整 4 年間,Oiselle 及其他公司對他們提供贊助和支持,「我們估算過,要讓一名選手取得奧運入場券,約花 30 萬美元(約 234 萬港元),而美國奧委會可能只貢獻當中的 1%。所以對我來說,在此時此刻,我們比他們更像奧運贊助商。他們可能擁有美輪美奐的場館,但假若只得場館沒有選手,我不信還會有那麼多人來觀戰。」她認為,長期贊助個別選手的品牌,應可享有較多商標權。

不滿奧運「霸權」的,還有這項盛事的主角——參賽選手。奧運憲章第 40 條規定,在奧運舉行期間,運動員在社交媒體的發帖均受規管。參加過兩屆奧運、獲 Brookes 贊助的中距離跑手 Nick Symmonds 甚為不滿,對此發起了抗議運動。「我知道有好幾位選手(在社交媒體)張貼鞋子或是住宿地的照片,之後都被主辦單位威脅,勒令他們刪除照片,否則就會踢出選手村…… 此舉只會令貶低贊助商對選手的投資。如果我到里約參賽,Brookes 曾對我投資這麼多,我有義務去感謝我的贊助商。」

面對指控,美國奧委會堅持企硬:「企業若非官方合作伙伴,他們的社交網絡帳戶,就不應加入隱性行銷。我們已經就此與那些公司事先溝通。奧運憲章第 40 條非常清晰,美國商標法亦十分完備。」國際奧委會亦支持美國奧委會的行動,表示:「國際奧委會與其伙伴嚴正面對隱性行銷的威脅。我們的宗旨是保護奧運標誌及奧運會的清正,以及官方合作伙伴的投資。沒有廣播及營銷伙伴的收益和支持,奧運會無法成事。」

然而,如此一來,奧運在開放平等的網絡,卻變得高不可攀。付不起天文數字贊助費的中小企,莫說想在 Twitter 上為國家隊打氣,就連提一下 Olympics 這個字,亦唯恐惹上官非。看來奧運會強調的公平競爭,一旦牽涉到錢,也得另作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