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國際刑事法庭指控一名伊斯蘭激進份子,蓄意破壞中西非歷史古城廷巴克圖(Timbuktu)內的歷史建築,該位名為 Ahmad al-Faqi al-Mahdi 的被告承認控罪。案件成為在國際刑事法庭例以破壞文物罪名起訴並獲勝的首宗案例。弱弱一問,那些在歷史古蹟灑尿留糞,刻上以任何語言寫成的「到此一遊」的類人類,也會被檢椌嗎?
於今年 3 月,伊斯蘭武裝份子 Ahmad al-Faqi al-Mahdi 被控「故意指令攻擊宗教歷史古蹟及建築物的戰爭罪」。檢察官 Fatou Bensouda 表示,「現時,蓄意攻擊破壞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戰爭中的武器」。在 8 月 22 日,Mahdi 承認在 2012 年,蓄意摧毀廷巴克圖的 16 座陵園,以及破壞一座歷史可追溯至 1400 年的清真寺。他在荷蘭法庭表示對其破壞行為表示悔意。
擁有超過千年歷史,位處馬里北部的廷巴克圖,在 15 世紀和 16 世紀是貿易樞紐及伊斯蘭學術中心。在由羅倫斯到阿嘉莎·克莉絲蒂等的西方作家的筆下,廷巴克圖是神秘及富裕之地。在 20 世紀 80 年代,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根據 1988 年羅馬條約(Rome Statute of 1998,國際刑事法庭的奠基條約),破壞文物可被控戰爭罪行。法庭於此准執行此條約,可成為類近案件的先例,包括:伊斯蘭國去年破壞的古城帕邁拉(Palmyra)。 (因為敍利亞並非條約簽署國,國際刑事法院只能透過敍利亞主動要求或經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轉介,才可進行調查)。這次審訊另一特別之處是,首次有被告認罪,為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帶來罕見的勝利。
因為在國際刑事法庭 的 30 餘份起訴書中,只有 3 名被告被定罪,Thomas Lubanga Dyilo、Germain Katanga、以及最近的 Jean-Pierre Bemba Gombo(前剛果民主共和國前的判軍頭目)。故國際刑事法院常被詬病因牙力不夠、權力不足,作用有限。
Mahdi 最終被判 30 年監禁,法庭已在社交平台發放有關 Mahdi 認罪的相片及影片。相對於他摧毀的文物的歷史時間,這個年期其實不算甚麼。檢察官認為破壞文物已成戰爭策略的一種,拿人類的歷史記憶威脅人類,予以重判,天公地道,還要是伊斯蘭恐怖份子,居然炸毀清真寺,明顯已經非關宗教,而是徹底的反人類戰爭。
而再進一步,倒關心到底那些喜愛四處刻上「到此一遊」(再強調不論任何語言,不要立即對號入座)的人,是否也該被一視同仁,統統判處重刑?但只擔心監獄有免費食住,益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