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水:一次性貶值的貨幣操作(下)

A+A-

yuan

上回講過一次性貶值的基本經濟學原理,大意是:一次性貶值取決於政府或央行是否決定燒自己的外匯儲備去「頂」匯價。由於這些是一個重大的金融決策方針改變,除了財力考慮和經濟成本之外,政府還會考慮政治成本。例如亞洲金融風暴時,曾蔭權決定了「頂」,相反其他亞洲經濟體選擇唔「唔頂」,結果後者回復得比較快,香港要捱一段長的痛苦期。

現在不少評論員提出,中國應一次性貶值,主力是為了減少資本外流,正如我上文所講,中國口裡愛國,身體很誠實地走資,同時貶值也是為了刺激出口,從而刺激經濟,代價就是一次性的短痛,資產價值要短期捱一下。

至於中國的一次性貶值操作,在 1993 年朱鎔基任中國副總理時曾做過一次。除此之外,他還有財稅制度、金融體制、投資體制、企業制度、住房制度、物價體制六個方面的改革。因此強硬的作用亦令他被叫做「經濟沙皇」。因為中國曾因這次的一次性貶值換來了經濟高增長,所以評論員覺得可以重施故技,實屬合理。不過,今次的情況跟 1993 年那次不同,政治成因也不同,朱鎔基當年是因應 1992 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提出改革要剌激經濟,故希望取消價格和匯價雙軌制,慢慢走向市場經濟。

價格雙軌源於 1984 年 5 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後來在 1985 年推行,為了配合中國的工業化急速發展,所以國有企業可以容許以市場價格購買原材料增加產量。問題在於計劃經濟有一個價,市場又有一個價,所以就出現了雙軌,因此生產資源有錯價問題。官員可以先在計劃經濟的價格買入生產資料,再用市價出售,這種尋租(rent seeking)行為在內地叫做「官倒」。六四民運其中一個口號「反官倒」,就是因為這種尋租行為傷害了經濟資源的有效分配,也是貪腐的溫床。本來中共政治局在 88 年 5 月推行了「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打算用 5 年的時間理順物價關係,有意「價格闖關」。可惜失敗了,就成為了六四民運經濟方面的導火線了。

價格雙軌以外,匯價也是雙軌,簡單來講即是固定匯率制度,這個制度由 1978 年運行至 1993 年,也是在 1993 年,美國財政部指中國是匯率操控國。要改變匯率制度,朱鎔基的做法是透過一次性貶值,一次性把人民幣的官方匯價和計算貿易的價格統一起來,即「人民幣併軌」,將固定匯率制度改成有管理的浮動制(Dirty Float)。至於朱鎔基為甚麼這樣做?當然是因為鄧小平南巡講改革開放囉。那鄧小平為甚麼這樣說?因為當時要搞好經濟的良方就是自由經濟,也就要價格、匯價不再雙軌。至於取消雙軌的導火線是不是因為六四?那就要由歷史學者定斷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最年輕的 90 後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自以為文藝青年的政治、財經評論人。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