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在騙你

A+A-
讀到一些深奧晦澀的文章,是你太膚淺,還是其太高深?
讀到一些深奧晦澀的文章,是你太膚淺,還是……亂寫的?

學術著作是高深還是故作高深?即使有不少學者盡心盡力,希望將學術知識和研究成果公諸同好,有些則會在媒體撰文闡釋學理及評論時政。不過大家必然也看過一些深奧晦澀又冗長的文章,有時看不懂也不必然是你的錯,而是在學術界或有故弄玄虛的學者。1996 年的「索卡事件」(Sokal affair)就是對象牙塔是一記當頭棒喝。

在 1996 年,紐約大學物理學教授索卡(Alan Sokal),跟學術界開了一個嚴肅的玩笑,他在美國杜克大學出版的文化研究學術期刊「社會文本」(Social Text)發表一篇論文,題為「跨越界線:通往量子重力的轉換詮釋學」(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s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大家是否光看標題便知這篇論文理應不同凡響?論文聲稱「量子重力」是由社會和語言所建構,通篇文章旁徵博引,擁有 109 條註腳,參考了 219 篇文獻,從物理學家到後現代文化論家均有涉獵,如愛因斯坦、物理學家 Werner Heisenberg、哲學家 Deleuze和 Lyotard 等等,大有雷霆萬鈞之勢。

紐約時報 1996 年 5 月 18 日有關「索卡事件」的報道。 圖片來源:hoaxes.org
紐約時報 1996 年 5 月 18 日有關「索卡事件」的報道。 圖片來源:hoaxes.org

論文又寫道,「20 世紀科學所經歷的深刻觀念轉移,暗中顛覆了這套笛卡兒—牛頓式的形而上學」、「揭示出其隱藏在客觀性表象之下的意識形態控制」,聽起來簡直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不過,在論文刊出不久,索卡便在出版有關學術界軼事的雜誌 Lingua Franca 解釋,先前「跨越界線」的論文實屬惡作劇,全文胡說八道,堆砌術語,而他刻意投稿「社會文本」,是一場「物理學家有關文化研究的實驗」。索卡一直看不過眼美國人文學術界對於「知識嚴謹」每況愈下,但礙於他本身只是物理學家,不好對文化研究的領域說三道四,如果他指出自己看不懂這些術語,或只是反映自己在此領域的無知。於是他靈機一動,假如他以一些無稽但看來有理,且迎合期刊編輯意識形態口味的論文,來投稿並得以發表,不就可以證明學術尺度的高低?結果他看中了由著名學者 Fredric Jameson 與 Andrew Ross 擔任編輯的「社會文本」。

而「社會文本」的編輯認為這只是一次編輯上的失誤。事實上,他們也不是完全對來稿照單全收,在刊登之前,他們也有感覺到文章的論調奇怪,而且註腳和參考資料過多,曾與索卡溝通,希望索卡能精簡一下文章,去除多餘的參考文獻。不過有見於索卡在物理學界的地位,最終論文還是得以發表。然而,論文裡涉及眾多有關物理學的概念,卻從沒有經過任何物理學家審核,這已超出單純的編輯失誤。索卡進一步批評,文化研究以「草率思想」為知識前提,如那些後現代主義、社會建構主義、和認知相對主義,忽略事實和證據,固然不能確立嚴謹的評審標準:

如果只強調「話語」和「文本」,那現實世界的知識是多餘的,甚至物理學也只是文化研究的分支。如果一切言辭都是「語言遊戲」,那當中的邏輯也是多餘,而且鼓勵詭辯。證據和邏輯變得不再重要。

Alan Sokal(右) 圖片來源:Evolving Ideas
Alan Sokal(右) 圖片來源:Evolving Ideas

在 1997 年,索卡與比利時物理學家 Jean Bricmont 合著了名為「知識的騙局」(Impostures Intellectuelles)的法文版書籍,點名批評當代的思想界大人物,包括拉岡( Lacan)、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等人,認為他們濫用科學概念與術語。

假如日後看見深奧晦澀又冗長的文章,不妨想想是不是有人賣弄術語,還是精妙得一時難懂。謹記知識是總結事理,讓我們了解世界運作的法則,說得天花亂墜讓你墮入萬里迷霧的,索卡稱之為「fashionable nonsense」(時尚的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