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意志的螞蟻,原來也需要異見者

A+A-
兩隻螞蟻正進行縱跑:新蟻在帶領下前往新居。 圖片來源:Wikicommon
兩隻螞蟻正進行縱跑(tandem run):新蟻在帶領下前往新居。 圖片來源:Wikicommon

人類古往今來對於美好世界的想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原來在螞蟻族群同樣如此。研究顯示,螞蟻族群中偶有個別螞蟻行為和意見突出,偏離大隊。雖然螞蟻被視為共同進退的超個體,但正是少數螞蟻的異見,帶領族群找到更好的棲身之地。

主要棲息於英國海岸,名為 Temnothorax albipennis 的螞蟻,會在岩石縫中築巢,因為容易受石崩和其他動物破壞,每當巢穴受損或探子蟻發現好地方,便會舉族遷移。這些蟻對蟻巢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日照低、1 至 1.5 毫米的縫隙入口、約 2 毫米天花、20 平方厘米的實用面積等。

為了測試螞蟻族群中一隻螞蟻的發言權有多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螞蟻實驗室的 Thomas O’Shea-Wheller 和他的同事進行實驗,讓 160 隻分別來自 10 個蟻群的螞蟻參觀多個質素參差的人造準新居,看螞蟻的個人意見可否影響族群最終的決定。

剛開始一如所料,這些探子蟻找到的新居愈優質,便會花更多時間留下呼朋喚友的信息素。牠們在新巢待的時間愈長,集結到螞蟻的愈多。不過這個現象背後,O’Shea-Wheller 發現了變數。「有些蟻特別挑剔,其他螞蟻則相對開放,只要是比舊居更好的地方,全部照單全收。」挑剔的螞蟻永遠不能滿足於現狀,不論新巢有多好,即使牠們暫住其中,也總是蠢蠢欲動,到處物色新居。看似是族群的問題份子,但牠們總是為族群追求更好的新事物,是族群的希望。在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群居昆蟲的 Anna Dornhaus 指:「我會用『個性』形容出位螞蟻的行為差異。」

另一方面,當舊巢受損不得不換,但後補選地明顯不合標準,差得半斤八兩時,螞蟻群中習慣妥協的個別螞蟻,又會迅速為大隊拿好主意,一蟻當先前往其中一個新居散播信息素,加快族群遷移。參與研究的 Nathalie Stroeymeyt 指:「對螞蟻來說異見是彈性處理問題的關鍵。」當大家都安於現狀時,挑剔的螞蟻推動搬更好的家;大家都在挑剔時,易滿足的螞蟻先尋安身之所。

Stroeymeyt 認為:「這反映個人意見的重要性,一個族群的大事,可以從個人層面中找到解釋。」族群能否找到築巢寶地,視乎有沒有成員願意挑三揀四的一一追尋,因此對於任何族群,挑剔的螞蟻可說裨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