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齣電影認識二戰猶太人劫難

A+A-
二戰期間被迫害的猶太人絕非持武軍警。
二戰期間被迫害的猶太人絕非持武軍警。

香港警察集會自比猶太人遭納粹德軍迫害,險釀外交風波,反映二戰屠猶史的知識仍然有待普及。以下 10 齣電影,不論是紀錄片、真人真事改編抑或託事發揮,都有助理解受害猶太人的處境,而更重要的,是激發人類的同理心,認清恃強凌弱的可怕,以此為戒。


歐洲歐洲Europa Europa,1990):改編自以色列作家 Solomon Perel 真人真事。男童 Solek 生於猶太裔德國家庭,家人受納粹德軍迫害,胞姊遇害,他於是喬裝成「純正」德國人,甚至加入納粹青年軍以避過迫害。

無光歲月In Darkness,2011):波蘭下水渠監工 Leopold “Poldek” Socha 利用職權,窩藏 10 位猶太人避過納粹追捕,起初只為利益,後來改變初衷,以救人為己任,被稱為「波蘭版舒特拉」。

童年再見Au Revoir Les Enfants,1987):取材自導演 Louis Malle 本人經歷,以兩名男孩的友情折射維琪法國政權(Vichy France)的種族迫害政策。一個是法國人,一個是猶太人,前者嘗試保護後者,最終不敵灌輸種族仇恨的社會。

紐倫堡大審判Judgment at Nuremberg,1961):1945 年至 1949 年間,英法美蘇多名法官聚首德國紐倫堡,就納粹戰爭戰行展開 12 次公開審訊。電影 3 小時集中於審判過程,探討個人在社會暴行面前的責任。

安妮的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1959):取材自猶太裔荷蘭死難者安妮法蘭克的故事。為躲避納粹追捕,安妮一家匿藏於大廈秘密加建空間,後來被告發送入集中營,1945 年臨解放前病故。本片於曾被納粹徵用的荷蘭房屋實地取景。

一個快樂的傳說Life Is Beautiful,1997):猶太裔意大利家庭被送去集中營,父親不忍 5 歲兒子受驚,謊稱一切是場遊戲,只為贏得大獎(生存)。貝尼尼(Roberto Benign)自導自演,以想像的詼諧反襯現實的殘酷。

大浩劫Shoah,1985):法國導演 Claude Lanzmann 籌備 11 年,走訪 14 國拍攝集中營、訪問生還者及目擊人士,甚至盜錄與前納粹軍官的對話。紀錄片形式卻棄用檔案片段,350 小時毛片剪輯成 9 小時經典。

鋼琴戰曲Pianist,2002):改編自猶太裔波蘭鋼琴家 Władysław Szpilman 的回憶錄,講述在納粹佔領期間輾轉流離,一家六口僅其一人奇蹟生還的傳奇故事。回憶錄初版刊於 1946 年,但因波蘭政府介入,相隨半世紀後才得以再版發行。

夜與霧Nuit et brouillard,1955):法國新浪潮導演阿倫雷奈(Alain Resnais)所拍紀錄片。鏡頭穿梭現存各集中營,旁白加上檔案片段,半小時片長因政治敏感而被刪剪得更短。片中空倉庫堆滿棄置的衣服、地下滿佈女囚剃落的頭髮,尤其觸目驚心。

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取材自德國商人舒特拉(Oskar Schindler)的真實經歷。憑藉本身納粹背景以及威逼利誘,舒特拉為其工廠 1,100 名猶太工人提供庇護直至解放。1993 年公映時,居於波蘭的猶太人不足 4,000 人,而舒特拉救助的猶太人後裔已超過 6,0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