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昕 :「何者」(下)——不是社會的錯,只是參與社會的你的錯

A+A-

八歲到八十,人都是一種複雜的動物,敏感又自私的基因不會隨著年紀較輕而遞減。日本人尤其擅長描寫這種微妙的少年心理,例如曾改編電影的「告白」和「所羅門的偽證」寫出了一入校門深似海,又例如「沙漠」及「橫道世之介」等寫出進了大學便享受繽紛社團活動的快活時光。「何者」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校內故事,也不是鏡頭一轉角色們已經長大成人,在社會各處努力打拼。故事著眼的正是校內和校外之間的過渡期,每一個人開始意識到要面對社會,做好覺悟的那一瞬間。

(以下部分劇透)

電影「何者」劇照
電影「何者」劇照

世界各地的大學畢業生都是迷茫的,也許日本更甚。日本的求職文化非常嚴謹,從大三還沒畢業開始就要著手籌備,不然到畢業後才找就會非常吃虧。從到百貨公司買下一式一樣的黑色西裝、白襯衣、公事包,在校時參與大型的工作論壇、到屬意的公司參加就職說明會、投 ES 簡歷、網上的 SPI 語文數理能力測試、長達數小時的專業筆試、幾個人一組的小組討論、一對一的最後面試,從自由自在的大學生到每天上班的社會小螺絲,你必需過關斬將,經歷這屢敗屢戰,自我懷疑到極點的循環地獄。還沒有開始真正的社會人生,你先得被求職考試的題目質疑,你自己的人生是否走錯了。

然而打撃你最深的不是社會,而是一起面對社會的同輩。當那些明明比你遜色的朋友,比你先早一步找到了工作,你不禁會懷疑,這遊戲的準則到底是甚麼?自私心態作祟,當友人過關至最後面試,你總會暗地裡祈求他一定要失敗。如果他真成功了,失望妒忌之餘,也會暗地裡上網去搜查友人應徵的那間公司的負面消息,取笑他進了一家也不怎麼樣的公司,好讓自己好過一點。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原來喜歡看人遭殃的性格不止香港人有,全地球也有。

電影「何者」劇照
電影「何者」劇照

「何者」裡描繪的這種微妙又敏感,游離在妒忌與尷尬之間的不能說的心理狀態,想當年畢業、或甚到今天有人轉換了工作,朋友之間也確實瀰漫著這種情緒。恭喜別人時感到酸溜溜,別人不幸時又感到心涼。找到了一份新工時好像是地上皇者,頓覺自己有資格去不屑一切。到工作久了,遇瓶頸了,又好像變成了人生失敗者,反倒是別人的安份守己好像更輕鬆——生活在一個大城市,也許每一年,每一天,都經歷著這種變態的心理高山低谷。有人會把卑鄙的基因歸咎於社會,說是社會的錯。可是說白了,還不是面對著社會的你,你自己的自私使然。

電影沒有對這困局提供一個答案,因為任何的答案都是不真實又不負責任的。困局是無解的,當人長大了,迷失不會消失,只會更加迷失。電影中一句對白叫人記得,大意是,也許找工作和跑步一樣,都只是某些人天生的長處,沒有任何特別。說到底,這個遊戲根本沒有規則。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江皓昕,編劇,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