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所謂企業式運作就是面對現實

A+A-

我有一個認識很久,也比我創業久的朋友。在我剛剛創業時,我領悟了一些東西,便問他:其實我以前做一些活動或組織的東西,雖然沒有錢財經手,但原來跟創業很相似。這也能算是創業嗎?我的朋友說,是。創業並不單純是指開公司,你去成立一個團隊,搞一個活動,或者是建立一個國家,也是創業。

就像出師表裡諸葛亮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裡面的那位先帝就是劉備,他沒有開甚麼股份有限公司,也沒有去 Kickstarter 募資打曹操,而建立了蜀帝國,這樣的行為也叫作創業。所以,所謂創業所創的事業,定義其實是很廣闊的,實現你任何的志業,哪怕是興趣或者是吞吐天下之志,也是創業。有志氣的人,總會創業,只是他的形式不限於一定是法律所承認的「商業」。

可是這裡也表示了,我們經常做一些實際上創業的事情,但自己未必意識到這就是創業,就像當初我問的問題一樣,我做了創業的事情,卻沒有認為自己在創業。

你可能覺得,這沒甚麼大不了吧?很多在做非牟利組織、興趣班、球隊,或者社運團體的人,他們實際上都是創業,典型的創業而不知道自己在創業的人,對於裡面的人員全部都是不付錢的義工時,就更常見。這些組織的人都不用薪水,也常常沒有錢在流通,例如多數是義工。

這其實有一個很壞的副作用,就是會誤判成本。義工有甚麼不好?義工這種東西是免費的,免費不等於「沒成本」,但很多人習慣用錢衡量成本時,就會一廂情願覺得免費的義工是沒成本的。

結果,就很容易便叫義工做一些沒有意義,沒有成果的行為,或者向其發出一些輕率的指令,最終令事情走向沒效率和失敗。但是指揮的人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沒效益,因為他感受不到成本,成本都是聽他們指揮的義工付出的,但義工自己承擔所有成本後,會覺得不妥,又不說出來。因為沒效率沒成果的行為,他們自己會感受得到,最終形成疲勞和壓力,輕則失去動力而退隱,重則產生爭執,最終導致了組織瓦解。看似沒有成本的行為,其實是以組織的壽命去付出。

不是沒有成本,而是成本沒被計算清楚,而也沒有想清楚義工也是出資者,雖然無償,但成本是存在的。但是,當你是做生意要用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情時,這些成本就全部可見可計算了。而任何管理和組織的問題,都很容易就會浮現,而你的事情有沒有效益,是成功還是失敗,也能從你公司的營收和盈虧反映出來。這些結果雖然很殘酷,但卻絕對是現實,而不帶有任何幻想,這種嚴苛的試煉,會使你必須從制度上變得更有效率並謹慎地作出決策,而不是浪擲人力物力。

因此,認真地用企業方式去管理的組織,比較有效益,也比較理性,因為它是經現實試煉出來,由指揮官認知大部分成本的組織。而沒有企業化管理,義工性質太厚的組織,則會經常出現浪費的情況,因為指揮官感受不到自己錯誤決策所消耗的成本。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