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無效:現代醫學終結時?

A+A-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超過 70 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為免人類濫用而加劇抗生素失效的問題,世衛早前更新部分抗生素的取用級別,將被視為最後防線的抗生素如粘桿菌素( colistin )納入最高的「特別取用」級別,只有當其他抗生素治療無效時才能使用,以期延長它們的壽命。

後抗生素時代:細菌入侵足以致命

即將離任的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曾在聯合國會議上警告:「我們正步入後抗生素時代,抗生素的研發速度落後於細菌變異,常見感染在將來都足以致命。若這趨勢持續,不少治療程序如器官移植、化療、早產嬰加護等,都將伴隨更高的風險。長此下去更可能為現代醫學劃上句號。」

抗藥性從何而來?

細菌之所以能發展出抗藥性,全因它的基因像人類一樣,能因應外界環境而變異。人類利用抗生素殺菌,普遍會有以下其中一個後果:一是成功殺菌,二是促進細菌自主變異,更能抵抗抗生素的壓制。而令細菌抗藥性問題更棘手的是,不同種類的細菌之間可以通過接合(conjugation)交換遺傳物質,共享抗藥性基因。人體內充斥著成千上萬細菌,其基因又能交叉反應,因此濫用抗生素、餵飼禽畜食用抗生素,變相為細菌提供更多適應機會,突變出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MRSA)的出現,就是人類誤用抗生素的惡果。以往大部分的葡萄球菌感染都可由盤尼西林(Penicillin)治癒,然而因細菌變異,發展成超級抗藥惡菌 MRSA。現時近 9 成葡萄球菌感染都屬此惡菌行列,大部分抗生素包括盤尼西林、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均無力應付。而且由於傳播迅速,科學家估計全球有 5,300 萬人口是 MRSA 帶菌者(單計香港就有 5 成入院病人帶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可以想像這些附身人類的 MRSA,將可通過細菌接合和抗生素治療,磨練出更廣泛的抗藥性。

儘管愈來愈少抗生素能對付「超級細菌」感染,全球抗生素消耗量卻不降反升,2015 年一份刊登於科學期刊 Nature 論文便反映,2000 年至 2010 年間全球抗生素消耗量升近 3 成,藥石亂投令抗藥性問題進一步惡化。

「超級細菌」的地區性差異

「超級細菌」雖是全球威脅,不同種類的「超級細菌」在各地的威脅程度卻有差別。例如在印度,K 型肺炎鏈球菌 ( klebsiella pneumoniae )對強力抗生素碳青黴烯( carbapenem )發展出抗藥性, 2008 至 2014 年期間,抗藥性個案由 29% 上升至 57%;但在美國和歐洲,卻只有少於 1 成的 K 型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對碳青黴烯呈抗藥性。

 30 年研藥空窗期

「超級細菌」肆虐,加速研發抗生素會是扭轉劣勢的關鍵嗎?然而據世衛研究主任 Marc Sprenger 所指,距上一次新抗生素面世,已是 30 年前。研藥發展遲緩,除了因研藥成本高、回報低,也因為現時未有正式法規限制使用抗生素,令藥廠難以控制抗生素的濫用情況。據現時消耗量估算,即使新抗生素成功上架,壽命也只有 2 年。因此要對抗超級細菌,除了指望藥研,最重要還是大眾在用藥前細思良辨,為人類留一條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