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攻擊改寫現代戰爭模式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日美國總統杜林普下令,將 2009 年成立的「網戰司令部」(Cyber Command)提高級別,升格為聯合作戰司令部。這意味著,美國更加重視「網戰」之於現代戰爭的角色,並將「網戰」轉為未來的國防重心。這變動並非美國沒事找事而作出的決定。牛津國際關係學者 Lucas Kello 在著作指出,所謂「虛擬武器」已有左右大局的影響力,現在威脅著你的電腦網絡 —— 以及國際秩序。

「經濟學人」書評表示,牛津大學任教的國際關係學者 Lucas Kello 即將出版的新作 The Virtual Weap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中指出,最新科技已顛覆了國防和外交的傳統理解。在這個網絡盛行,科技發達的新時代,「網絡世界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cyberspace)是對國際秩序的新威脅,而這威脅更是無處不在。

「網絡攻擊」(cyber attack)破壞力巨大且無遠弗屆,不但可以令傳媒網站癱瘓,更可瓦解火箭發射系統,帶來深遠影響。Kello 指出,網絡攻擊特別之處在於,一、它不像傳統武器受地域限制,過去對於「國防」的認知,在敵人可隨時滲透本國網絡的今日已不適用;二,無論罪犯、間諜,還是士兵都可以利用「網絡攻擊」,這代表本國受到攻擊時難以確認敵人身份。

Kello 強調,這由「網絡武器」而生的國防轉變,比起過去各國軍事武力提升帶來的影響都要巨大,其意義之重要,超越潛艇、戰機、坦克甚至核彈。在書中,他舉出 2007 年愛沙尼亞疑受俄羅斯攻擊以致國際網絡癱瘓,以及 2014 年 Sony 疑因電影「刺殺金正恩」而受北韓報復等實際例子,析論「網絡攻擊」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現代國家對「戰爭」的理解。

上述這些國際級的攻擊,一方面在事態演化成全面戰爭(full-scale war)前立即停止,但對於和平時代來說又是極具攻擊性的行為,收到持久挑釁之效。要回應此種游走於曖昧地帶的虛擬攻防,Kello 提出,就要採取「斷續威嚇」(punctuated deterrence)手法,意思即,要同時運用軍事與非軍事手段,在不可預計的時間反擊對手,這種方略會比在現實世界打開戰爭更為有效。

Kello 並非一個電腦專家,但他在書中提出種種對於「網絡攻擊」以及「現代戰爭」的理解,提供了一個作為電腦「外行人」的思考角度。縱使「國際秩序」一詞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實感,但試想,普通人日常生活也難以避開像 WannaCry 等跨國「網絡攻擊」,大規模且可癱瘓國家的「網絡戰爭」不是那麼遙遠虛幻的事。